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加快打造“两链”畅通的制造枢纽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战略举措,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加快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两链”畅通的制造枢纽,是助力畅通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制造枢纽是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

  如何理解制造枢纽?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大的产业配套规模、较强的全球布局以及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和协同,同时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到最终产品,以及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产品售后的客户服务等,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闭环体系。从现代产业体系来看,其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能力,并通过供应链推动产业基础向高级化发展,同时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制造枢纽是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是供应链的主要支撑,是创新链的核心支点,是各种要素的综合集成。

  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产业从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的结果。产业链是一个包含研发设计、原料、生产、物流、消费在内的完整链条,涵盖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是产业组织、生产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统一。供应链是从原料采购到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流通,再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网链状结构,以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等物流为主要载体,由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构成,它是产业链物流的动态实现。

  制造枢纽连接着供需两端,“两链”畅通是打造制造枢纽的内在要求。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内需挖潜等举措,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收缩、阻隔、切断、延滞等问题。在供给端,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推动产业从下游逐渐向中上游发展,实现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迈进。在需求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和激发新型消费。打造“两链”畅通的制造枢纽,是实现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的必然途径,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的根本要求,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的重要载体,是我省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浙江打造全球制造枢纽的现实优势和短板

  浙江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参与者。从产业集群看,我省在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行业拥有一定优势。从制造业企业看,2019年全省有制造业企业近55万家,202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我省97家制造业企业上榜,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从全球化布局看,制造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通过利用境外资源、先进技术、市场渠道,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营商环境看,近年来,我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广“标准地+承诺制”,实施“放水养鱼”行动,畅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等,营造最佳营商环境,省级行政区中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中位居前列。

  但应该看到,我省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能力不够强。工业“四基”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核心基础零部件设计与基础工业制造软件不强,先进制造工艺应用不足,关键基础材料缺乏。二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够。我省研发投入偏低,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2.62%。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传统产业集群的同质化问题突出。我省近1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的产品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与省内整车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较少。四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不高。比如,浙江时尚产业制造业较为发达,但是融合“制造、品牌、设计、文化、时尚”等因素的跨界产业发展不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营销展会等业态,适应线上线下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也不完善。全球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严峻挑战,我省可能面临替代产品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从长期看可能导致产业链降级、转移风险。

  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两链”畅通的制造枢纽,就是要扎实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现代化,加快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一是推进制造业基础固链壮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聚焦聚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全域创新体系,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合力攻关“卡脖子”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二是聚焦优势产业链建链兴链。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链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应用“5G+工业互联网”畅链强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经营等各环节的应用。

  推进产业集群向产业链集群转变。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群。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群。坚持提升产业链、稳定供应链与做强产业集群互促共进。二是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块状经济改造提升。以智能化改造为抓手,运用先进技术升级传统产业,破解资源要素产出不高问题。三是强化产业链的集群优势。在集群内部,建设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纵向联动。在集群之间,着力打造快速响应、敏捷柔性的供应链,增强优势企业对供应链的主导力和管控力。

  增强“链主型”企业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一是合力打造产业链“链主型”企业。鼓励企业股改上市、产业并购,整合技术、人才、品牌等核心资源,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二是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培育和壮大一批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打冠军”,打造一批浙江制造“百年老店”。三是大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支持本土龙头企业搭建产业链联盟,组建上下游共同体,积极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生态圈。支持“链主型”企业跨国收购兼并,深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

  大力发展融合型制造业新模式。一是打造“智能+协同制造”新模式。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推广新型精益制造,拓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个性化订单式制造等模式。二是打造“智能+服务制造”新模式。引导企业优化终端及后端资源,拓展产品全周期管理服务。加快发展科技服务、数字贸易、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三是打造“智能+绿色制造”新模式。发展绿色制造,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先行区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以全产业链思维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数字化改革,提高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二是创新产业链招商方式。绘制产业链精准招商图,建立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库,精准对接央企、跨国企业,强化靶向招引、精准招商。发挥制造业龙头企业作用,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及专精尖配套项目。三是加快制造业人才培养和集聚。打造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产教联盟。

  【作者单位:省委办公厅】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加快打造“两链”畅通的制造枢纽 2020-12-21 21821228 2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