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深读

打通城市治理末梢

余杭搭建新“三方”平台探索共治新路子

  家住杭州市余杭区进修弄小区的邓大伯最近心情不错:“从前子女来看我,找个车位老大难,现在好了,停车方便多了。”进修弄小区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1000多户人家仅有150个车位,停车难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极易造成矛盾纠纷。为此,小区党支部牵头引入准物业项目,组建由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小区党支部与物业等各方党员代表组成的“红钥匙”经理人团队,将开放式小区转变为封闭式准物业小区,通过严管车辆进出、优化车位配置,成功解决停车难问题。

  再强的外界干预,也不如自治带来的能量。针对没有成熟物业、业委会的老旧小区,余杭区发挥小区党组织作用,利用老小区“熟人社会”特点,探索“自管”新路子,激发居民“主人翁”内生活力,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坐落于未来科技城CBD区的仓前街道欧美金融城小区,面对的又是另一种局面。小区居民多来自阿里云等现代互联网企业,对居住环境、社区服务要求高。为此,小区党组织联合物业、业委会建立小区“三方办”,推动物业管理事务由小区党支部先议“定好基本方向”,党员议事会后议“统一党员思想”,业委会再议“明确工作举措”,业主大会表决“达成居民共识”,在党组织牵头下,业委会、物业两个轮子转起来,将物业交办问题相应时间缩短80%。仅今年就开展议事120余次,解决了高空抛物、露台封包等重难点问题13个、一般性问题100余个,小区居民对小区环境治理、社区各项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物业、业委会问题是社区基层治理的重难点所在,余杭通过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新三方治理架构,引领楼道长、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小区治理,形成“3+N”协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多方共治的新路子。

  李先生是南苑街道河畔新村业主:“之前小区要加装电梯施工,大家开始都很担心施工会带来问题隐患,甚至有业主因此反对加装电梯。”为此,小区党支部运用“邻里汇”协商议事机制,邀请业委会、党员、居民代表及施工方、监理方参与“圆桌会议”,共同拟定施工方案,实时通报施工进展,最终实现了加装电梯签约率、环境整治签约率双100%。“我们提的电焊火星隐患、施工路面不平没有围栏等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李先生笑着说。

  在余杭,这样的协商议事不是新鲜事,通过发扬“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将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建立到小区层面,仅今年全区围绕出租管理、矛盾化解、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就开展协商3900余次,解决问题1270余项,实现“全域协商”,有效解决公共服务治理难题。

  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安置房小区、成熟商品房小区……面对复杂多样的小区类型,余杭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统筹小区内各类组织,整合各方力量,广泛建立统合型小区党组织,让资源在小区集聚、服务在小区提供、难题在小区化解,逐步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同体,打通城市治理最末梢。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5 余杭搭建新“三方”平台探索共治新路子 2020-12-21 浙江日报2020-12-2100017 2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