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深读

长三角一体化对浙江交通建设提出高要求——

交通强省的大通道怎么建

  大通道是浙江的大动脉,必须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十四五”即将来临,全面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浙江,大通道建设将迈入新征程。

  如何立足于已有建设成果,以重大标志性项目为抓手,通过大通道和交通圈的建设,推动全省综合交通发展,率先全面实现交通现代化?

  近日,浙江日报、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主办以“关于大通道与交通圈建设”为主题的“提问‘十四五’系列高端智库沙龙”,与会专家就“十四五”期间浙江如何更好建设交通强省,特别是如何推进大通道和交通圈建设展开了头脑风暴。

谋划大通道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一直是国家各种战略的交汇点。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省大通道建设始终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

  “大通道是‘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四大’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是新时代浙江发展、打造开放高地的战略支撑。”长期参与交通发展研究的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中心主任曹更永表示,对于大通道建设的战略地位,首先要有清楚的认知。

  他说,谋划“十四五”大通道建设,要做到“四个体现”和“三个导向”,即体现国家战略、体现重要窗口要求、体现民生需求、体现数字化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

  大通道建设已成浙江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抓手。以高铁建设、省际断头路畅通、共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等为重点,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高质量互联互通。就在前几天,省发改委核准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一期)项目申请报告,该项目是“长三角经济圈”由浙江通往江苏的6条大通道之一,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省际通道,也是我省“十三五”规划中24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中唯一一个尚未正式开工建设的项目。

  曹更永认为,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主要是在关键区域增加关键省际接口,比如建设沪甬跨海通道、宁合高速公路等项目,这几个将是“十四五”期间要启动或者建设的。“在长三角的格局下谈浙江交通,还要强化整个交通港的建设。”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李鸣认为,这其实关系到先进制造业的打造。“什么港要延伸、什么港要争取,放眼整个区域布局,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的产业基地本身。”

  加快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是浙江大通道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与会专家对于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我们之前一直说长三角的港口是以上海港为核心的,现在其实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双核心了。”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对于港口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浙江已经具备海铁联运的条件,海铁联运的示范段应该以宁波舟山港为起点,延伸到九江港、武汉港、宜昌港等,直接通到长江的中游地区去。

  从吞吐量来看,宁波舟山港如今已是全球第一海港和第三的集装箱枢纽港。“宁波舟山港的地位要继续提升,要加强宁波舟山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东南亚、中东欧、非洲等地的集装箱业务,打造集装箱国际中转拼装中心。”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围绕“双循环”的大通道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议题。

  循环离不开人流、物流、商流的畅通,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守月认为,交通也是服务“双循环”的重点,他从大循环的角度,提出交通建设的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发展高速交通,提高产品流通速度和效率,降低生产的资金成本;二是发展重载交通,通过加大运输规模,降低资源运输成本。”

  大通道要服务好国家战略,必须加快项目推进。12月14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行动推进会在义乌举行,推进会透露了中国邮政华东物流仓储中心项目、西延小商品贸易网络和西延海铁、江海联运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此次推进会明确,聚焦推动大通道西延枢纽聚合提升以及交通物流通道、贸易通道、创新通道、生态通道的西延,整个行动方案共安排重大支撑性项目55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大通道建设更加系统化、综合化,不但要修路,更注重物流体系的建设。

  西延行动也充分体现了我省大通道建设的战略意图,即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对我省服务和落实国家战略先行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打造绿色生态大通道的支撑作用,实现宁波舟山港与金华-义乌港深度一体化,推进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金义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实现我省“十四五”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交通一盘棋

顶层设计规划要更超前

  就交通的枢纽地位而言,大通道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基础,也是浙江现代化发展的轴线。“十四五”期间,这条轴线怎么画?

  陆海空、城乡、国际国内,只有在全面综合的思考和设计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交通圈。“以什么样的理念来进行大通道和交通圈的建设?一定要有顶层设计,不是想修到哪里就修到哪里。我有几个词:补短、畅堵、强枢、富网。”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院潘毅刚认为,所谓的交通网,就像一张图、一盘棋,要有一个通盘的战略。

  从空间维度,一盘棋,要考虑到各区域的协调、不同交通工具间的平衡。从时间维度看,长远的眼光和想象空间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现在高铁建了这么多,以后更快时速的高铁开发成功,时速200到400公里的高铁又要淘汰掉,那个时候再转型升级是很难的。”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认为,在技术更新面前,必须要有超前的眼光。

  参与2008年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设计的石国伟,对于超前规划的重要性,同样深有体会,“当时,我们与杭州公交集团合资成立了金通科技,做了300多个城市的项目。但是共享单车一出来,马上摧枯拉朽式地更换,原来固定的桩位、固定位置借还的模式,不符合用户对便捷性的需求。”

  在石国伟看来,规划是企业可以寻求发展的空间。“规划的想象空间大,条条框框少,企业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以空中管制为例,航空方面的业务,管制对其影响很大,但未来若管制一旦放宽,发展空间必然随之变大,所以规划要未雨绸缪。

  范柏乃提到,浙江省在三年行动计划和未来大通道的规划中,忽视了低空飞行的问题。未来,低空飞行这个产业,可能像房地产产业、汽车产业一样,给经济增长注入巨大活力。“再有5到10年,可能大量的低空飞行空域要放开,我们浙江做好准备没有?要怎么打造低空飞行的重要窗口中的标志性工程?”

  技术的发展,是做超前规划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定要突破现有的条件。同时,归根到底,交通的建设是服务于人的,大通道的建设,要围绕人的需求来做。“不以人为主的规划,以纯粹的交通来讲,可能投入过大,或者完全适应不了未来的发展。”石国伟补充说。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就提到了磁悬浮、高级轮轨、低真空管(隧)道等高速列车技术研发,今后时速400公里、600公里甚至更高都可能出现。我们在这些大通道的规划建设研究当中,怎么把今后发展的东西预先考虑进去,这很重要,所以要有超前的思想。”省交通运输厅原巡视员李良福总结说。

一体化建设

要讲效率也要兼顾公平

  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大通道的建设将给浙江带来整个生态效率的提高。

  “这对我们中国经济创新发展意义巨大。”潘毅刚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以前有些地方搞生态经济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庆元铁路没通的时候,杭州开车去要6个多小时,且公路运费高昂,旅游、生态经济开发受限。”潘毅刚认为,如果以后20万人口的城镇都通高铁,这个意义是重大的。

  交通对于区域经济有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如果有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就会发现,交通与经济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是说有了交通经济就一定上去,没了交通经济就一定下来。对此,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蔡宁提出,交通和经济的关系是呈“S”型的。

  “第一个阶段两者之间是相互吸引和推动的,交通先行带来的经济发展,也有可能是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需求带来的。”蔡宁认为,到了第二个阶段,交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多一点。“庆元这么好的山水,这么多的美食,有了动车,旅游业就会发展起来。”但到了第三个阶段,交通建设基本完善、饱和的时候,再去追求其他比如更快的速度,从半小时到20分钟、10分钟,它的成本是在逐渐上升的,需要一些平衡和理性的思考。

  在描述交通和经济“S”型关系的过程中,蔡宁特别提到,就具体的区域而言,交通的影响也是有区别的,相对来说,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会比较好,产业更愿意到那里去,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也更明显。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如何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来带动发展?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王少华是铁路建设的实际参与者,目前参与在建的是杭绍台和湖杭项目。“在这两条线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非常支持,特别是对车站的建设需求度非常高,比如说台州站原设计1万平方米的面积,当地政府要做到8万平方米。衢州的站房设计我们也改过,它是旧站改造,衢州市希望要做得好一点……”对于各地发展交通的迫切需求,王少华体会颇深。

  秦诗立认为,“十四五”的交通规划有一个转变,那就是从效率向公平效率转变,在交通中补齐公平这块短板。眼下,他正在做26个加快发展县的发展课题研究,他说:“省委、省政府,包括丽水、衢州都很关心交通的事情,他们觉得在实现公平方面,交通是最大的短板。”

  潘毅刚同样在做26个加快发展县的发展课题,他认为,协调发展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收入趋同,开化也好、青田也好,只要老百姓的收入跟城里差不多,面上就协调了;第二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层最关键的是发展机会,尤其是需要交通的畅达联动。对于浙江省而言,26个加快发展县的发展是一个短板,它们发展起来,浙江就真的在共同富裕上走出了一条路。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5 交通强省的大通道怎么建 2020-12-21 浙江日报2020-12-2100007;浙江日报2020-12-2100008;浙江日报2020-12-2100011;浙江日报2020-12-2100013 2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