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改善民生的浙江实践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民生协调发展,着眼基本公共服务全域统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点、片、面结合,三个维度推进工作。这与他到中央工作后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口帮扶(支援)对口合作、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一脉相承,体现了从省域到国家大区域均衡、从一般到高质量的持续演进。“一个都不能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从浙江到全国,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同志的“民生观”不断得到升华与拓展,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一以贯之。思想层面,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提出“用心听民声、以情察民意”;行动层面,重视“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强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制度层面,构建“规范化、制度化”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基本公共服务的“浙江标准”走在全国前列。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立足现实,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二是形成接力,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三是瞄定目标,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逻辑与西方国家形成了显著差异,我国通过科学发展不断抬高民生底线,实现了“日子越过越好”的愿景目标。

  民生改善的浙江实践和在全国的推进,在提升民生质量的同时创新了民生机制,为全球解决民生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作者为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改善民生的浙江实践与中国方案 2020-12-07 21766420 2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