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看懂自家孩子的好,本不需纸条

  有种小孩叫“别人家的小孩”,尤其在家长会之后,在家长们口中出现的频率会大大增加。就像某首歌里唱的:“别人家的小孩,妈妈每次提到他们就火力全开。学习好,语数外政史地当课代表,不得了,什么都第一……”

  但近日,宁波的一位妈妈在家长会上看到一张自家儿子留的字条后,瞬间泪崩。儿子抄录了一段易卜生的名言和妈妈共勉:“我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没有尽力,也没有放弃,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越是坚强,越要学会在泥泞的路上爬行,一切只是开始;最后,从逆境中寻找光明,从顺境中寻找阴影。”流泪的妈妈用手机将纸条拍下传到网上,并说那一刻觉得孩子考没考第一没那么重要了。

  这名高一男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在今年中考时没发挥好,遭遇了“滑铁卢”。他想告诉妈妈也告诉自己,考第一不是成功,没进重高也不是失败,他会在逆境中前进,以此为自己和母亲打气。从男生的心里话中,能够感受出他对妈妈的在意、对挫折的认识,以及一种少年成长的担当。而这位妈妈也值得我们为她鼓掌,她没有把眼睛只盯在分数上,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孩子的懂事以及自我成长。这样的“懂事”,也引来围观家长对这个“别人家的小孩”的点赞。

  “别人家的小孩”之所以频频被提及,就是拿来和自己家的小孩作比较的。比较的内容不外乎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很多家长往往会在比较之中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这种情绪,真正的效果往往不是激励,而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成长的内涵相比于单纯的成绩要丰富得太多。人在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成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还应该包括正确三观的养成、良好品德的涵养,甚至包括共情力、责任感、抗挫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这些都属于成长的范畴。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要多方面关爱孩子的成长,从更多的方面看到孩子的进步,更要注重孩子独特个性的优化,这是作为家长的必备修养。不然我们怎么会需要通过一个纸条,才从一个朝夕相处的孩子身上看到另一个新的他?

  看到自家孩子的好,也是种自我愉悦,给彼此一种鼓励与幸福。居里夫人说过,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我们对孩子的苛求,本质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们事事用别人的标准来对照自己、对照孩子,那我们就只是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只要我们遵循自己内心的标准,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按自己幸福的标准成长生活,这何尝不是身为父母的最大欣慰。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看懂自家孩子的好,本不需纸条 2020-11-27 浙江日报2020-11-2700007 2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