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要通天线接地气
刘庆传
一年前,由浙江省科技厅主办的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该院成立以来,与多家浙江企业、多个浙江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近5年来,从上海来的各方面调研团组已有125批次。来自各方的合力,正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以“创新券”政策为抓手,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一体化共享;以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科技资源为载体,探索建立长三角科研工作站;以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导向,与各省市协同创新、共同攻关。作为科技大省,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起科技大省的“创新担当”。
江苏一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响应者、有力推动者。近年来,江苏尤其注重科技创新。今年8月23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明确,江苏要“坚定不移走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路子,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上有作为”,加快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格局。江苏提出,要争取更多“国字号”平台落户江苏,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共建共用共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无障碍”转移转化。
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勇于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发挥“引擎”作用。过去,以“星期日工程师”为代表,上海为长三角发展提供了科技供给与支撑。今后,长三角聚合科技创新资源并辐射全国的力度会更大。身为长三角一员,江苏既是这种供给的承接者、受益者,又是提供者、输出者。
科技创新既要“通天线”也要“接地气”。江苏是科技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江苏科技资源丰富,高等院校167所、在校本专科生近200万人,本省两院院士100多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江苏又有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正因为有丰厚科技资源,江苏的原始创新正在积蓄力量。正因为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支撑,江苏的科技创新特别“接地气”,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较高。江苏提出,要打造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四个地”的目标定位表明,江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不仅有条件有基础,而且有思路有决心,不仅要力攻原始创新,也要为创新应用铺设路径。
这次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为长三角产业和创新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中兴、华为的遭遇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的“脖子”被卡,是必须下大力气化解的心腹之患。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是高新技术的源泉,必须支持重点基础学科建设,支撑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借这次东风,江苏正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立足自身优势,嫁接长三角创新资源,加大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