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网格员蔡娇娣手术后还未康复就急着参与抗疫——
用我真心换你真情
浙江法制报记者 蔡亮
“你回家后起码要静养一个月,吃东西要规律,头几天要进流质……”这是今年年初,蔡娇娣离开医院时,医生苦口婆心的叮嘱。
49岁的蔡娇娣是松阳县望松街道五都阳村马桥后网格的网格员。新冠疫情发生时,她刚做完肠胃手术,躺在医院里。作为网格员,她深知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做起防控工作得心应手。这也是她急着出院的原因。
走访排查、设卡值勤、帮群众跑腿……顾不上吃饭,就冲一碗麦片,啃几口馒头——那段时间,她整天在抗疫一线忙碌,早把医嘱抛到了脑后。同行的工作人员劝她回去休息,她不肯。有村民见她脸色不好,特意搬出凳子来让她坐,她歇歇脚,又继续投入工作。
有一天,蔡娇娣忙到晚上10时多,才吃上当天第一口热饭。老公冲她吼:“你不要命啦?”她笑笑说:“我是网格员,总不能大家都冲在一线,我在家里休息吧?”老公无奈地直摇头,没想到蔡娇娣“得寸进尺”:“你那么心疼我,以后我去巡查,你就帮我去卡点值勤吧。”老公嘴上嘟嘟囔囔,却很听话地去了。“其实他很支持我的工作。”回忆起这件事,蔡娇娣一脸幸福。
起初,并不是人人都理解防控措施。蔡娇娣的网格里有一位村民按规定需要隔离,上门通知时,村民隔着门就骂骂咧咧,还说“你有什么了不起”。
“我告诉他,网格员是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为群众服务的。他说,那好,以后你给我服务。我说,我一定服务好,但你要配合我的工作。这不是为我,是为你自己,也是为了全村人的健康。”
刚隔离时,这位村民还是有情绪,不仅经常在微信上说怪话,还故意刁难蔡娇娣。送生活用品上门几次后,对方的态度开始转变,会说谢谢了。隔离解除时,对方索性改口喊蔡娇娣“小妹”。
工作中,蔡娇娣也掉过眼泪。那是抗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一次,一位村民志愿者的丈夫找到她,质问她为什么不给他老婆发口罩。蔡娇娣解释:街道已经想尽办法了,但口罩缺口还是很大,只能麻烦你们先用自家的口罩顶上。可无论怎么解释,对方始终认为她自私,留下新口罩自己用。
看着对方气冲冲的背影,蔡娇娣忍不住哭了。其实,最困难的日子里,蔡娇娣也只有一个口罩,摘下来用开水烫烫,晾干了继续戴。“可是我也能理解他,他是担心自己的家人。所以擦干了眼泪,我就千方百计联系亲友,总算借了几个口罩发给志愿者,我自己一个都没留。”
后来,这位村民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专程来向蔡娇娣道歉。她说,“娇娣啊,你不要往心里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都很感谢你!”蔡娇娣再一次流下了眼泪,但这次是感动的泪。在她看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网格工作最大的动力。
“我只是全省33万名网格员中的普通一员,既然做了这个网格员,就要做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兢兢业业,用真心换真情,就能让群众更有安全感,社会更加平安和谐。”这是获评全省最佳网格员后,蔡娇娣的感言。
(本版图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