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实践

  浙北湖州,清丽江南。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15年前诞生在这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予这方山水美丽颜值,更赋予精神内核。这些年来,湖州始终以这一理念为指引,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从全国首创的美丽乡村建设,到成为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人们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实践样本。今天,湖州依然探索不停步,从乡到城,重构区域格局;从治到质,重塑产业形态;从美到强,不断拓宽转化通道,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愿景,更是承诺。

  从乡到城

  美丽实践迭代升级

  中国美丽乡村,首诞在安吉。

  夏日的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青山点翠、溪水流碧。15年间,村里关停矿山,推进河流整治、矿山复绿等工程,从曾经煤灰遍地、环境杂乱的凋敝山村,变身生态富民的新家园。如今,每年5万多名游客来到这里,为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收入。

  这已成湖州乡村的常态。更亮眼的,是全市已建成的67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2个3A级景区村庄和29条美丽乡村示范带,让人们流连忘返。

  “美丽建设中,乡村如同繁星散布绿水青山间,城市也不能缺席。”湖州市相关负责人说,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城市环境改善、能级提升有了新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目标,更对湖州发展提出了迭代升级的期望。

  让美丽从乡村向城市延展和升级,对湖州来说是一个待解的课题。一个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城市的梦想,也由此起航。

  2018年,湖州发布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打造生态样板、绿色智造、滨湖旅游、现代智慧、枢纽门户、美丽宜居等“六个城市”,以绿色为底色,以全域美丽为目标,重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空间体系。

  南太湖新区的设立,就是生动见证。

  这片由原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的区域,承载着绿色发展的新期待。多年来,这两个平台定位截然不同、规划难以协同,影响了城市能级提升。“度假区生态资源丰富,经开区制造业基础好,整合后能实现优势互补。”湖州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姚骅说。

  南太湖新区在布局上充分发挥生态和产业的叠加效应,将225平方公里区域重新划分为48个功能单元,其中生态休闲、宜居生活单元占比近半;着重打造高端智造、滨湖旅游等产业集群,并留出65公里长的滨湖亲水空间。新区管委会主任吴智勇说:“做强产业也做优生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美丽建设从乡村向城市推进,更多的风景从点到面向全域扩展。

  在安吉,美丽创建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协同推进,要求“空间全境规划、资源全盘统筹、环境全域提升”,把“盆景”连成“风景”。

  “随着镇村之间消除空白,全域美丽在安吉逐渐成为现实。”安吉县美丽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涌现10余个“多村联创”景区,还形成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景观带,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速,生态、交通、文化的组合优势显现,湖州以更开阔的视野,谋划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湖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构筑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开放格局,更要围绕长三角区域中心花园和绿色发展高地的定位,参与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推动湖州绿色发展站上更高台阶。

  从治到质

  绿色主导发展品质

  长兴县和平镇,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天400多吨废旧电池在这里脱胎重生,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用于浇花养鱼,四周绿意盎然,让人仿佛置身花园。

  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低散乱”企业的集中区,生产铅酸蓄电池导致空气、河流被污染,附近居民怨言不少。同时,分布在全市的水泥、电镀、有机玻璃等十多个污染行业,成为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的障碍。

  生态是湖州最大的优势,不把生态环境治理好,就是自毁前程、自断生路。多年来,湖州开展多轮整治,关停并转企业1.66万家,腾出低效用地3.9万亩,其中蓄电池企业从225家减至16家。为守住生态底线,湖州还累计否决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导向的项目,涉及投资800多亿元。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这些年来,当地将淘汰落后与培新育强统筹推进,以新项目的引进倒逼旧产能的退出,实现新旧动能精准转换。

  低端的清出去,高端的“长”出来,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的效应显现:天能、超威这样产值超1300亿元的“庞然大物”在长兴崛起;高端水泥、精细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绿色矿山中生产出来;太湖边的水泥厂和印染厂,通过改造变为时尚影视城……去年,湖州被国务院评为全国14个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城市之一。

  眼下,立足生态优势,湖州正在打造以绿色、智造为导向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以重塑产业形态、提升发展品质。

  南太湖畔,投资251亿元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太湖龙之梦”落地。它的规模相当于4个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集酒店、游乐、演艺等产业,几乎涵盖全部旅游业态。“去年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乐园副总裁柳九邦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在建设的万亩千亿大平台,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主引擎,给人们带来更多遐想。

  从城区车行10分钟,到达弁山脚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这片2.14平方公里的土地过去是废弃矿山,在生态修复基础上,被规划为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绿水青山和集聚平台的魅力,吸引数十家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高端企业和研发团队入驻。

  搭建一个平台,壮大一个产业。目前,湖州正在建设新能源、绿色家居、休闲旅游等11个万亩千亿大平台,重点承载百亿级、千亿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已引进吉利新能源汽车、合丰泰超薄玻璃基板、天安云谷等20多个百亿级项目,一个个现代化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数据显示,湖州的产业结构已从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向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为主转变,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湖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说:“事实证明,生态效应可以转换成经济效应,还能放大经济效应。”

  从美到强

  激活绿水青山价值

  安吉龙王村的村民没有想到,5幢废弃的老屋和27亩废弃竹林,能卖出300万元高价。

  去年10月,安吉筹建绿色银行,龙王村将零散的山水林田湖资源“存入”,经银行摸底、确权、估价,统一打包给企业运营,生态价值顿时彰显,其中就包括这个项目。村党总支书记张春华说:“闲置资源盘活变现,靠的是绿水青山的魅力,也有机制创新的活力。”

  近年来,湖州不断探索生态补偿、资源转让、项目包装等方式,激活绿水青山的价值,推动高端民宿、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美丽经济兴起。2019年,仅乡村旅游产业,就实现直接收入120多亿元。

  用创新的手段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这片山水更显魅力。

  今年初,湖州联手“建银国际”“巨鲸资产”等设立规模达500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定向扶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绿色高新技术产业。

  浙江特瑞思药业公司成为首批受益者之一。今年5月,公司的单克隆抗肿瘤新药研发项目遭遇资金短缺。经申请,绿色产业基金注资2.5亿元,一解燃眉之急。“用上这笔基金后,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资源利用。”公司负责人说。

  自2017年成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湖州先后建立“绿贷通”“绿融通”等平台,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债权等117款产品,帮助1.5万家企业获得授信1600多亿元,在引导单位GDP能耗、企业污染排放量下降的同时,也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众多的制度创新,为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提供有力保障。

  一项源自湖州的探索,如今已走向全国。当地率先探索绿色GDP考核方式,在现行统计GDP基础上,扣除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性影响,把资源、生态等环境约束性指标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和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

  “这些年,绿色GDP内涵更加丰富,细分为美丽乡镇创建、水生态建设等20多项指标。”当地干部表示,这些指标提醒他们,引进项目时必须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消耗,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湖州还在全国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首创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等10项国家标准……一套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太湖南岸正打开更具想象力的未来空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2020-08-13 21240382 2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