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人物

慈溪坎墩街道专职消防队训练场上,他们每天负重60多斤爬10楼——

脱下“战袍”,37℃都觉得凉爽

  “57.89秒!”

  直到掐停秒表,宁波慈溪坎墩街道专职消防队队员胡迪才松下全身肌肉,弯下腰,手撑膝盖,大口大口喘气调息。刚刚完成负重60多斤装备冲上10楼,他随手摘掉消防帽,用力甩甩头,手掌快速掸了掸小平头,汗珠四溅。

  负重登楼是胡迪和另外15名队员的日常训练。进入三伏天,这支专职消防队的训练要比其他季节更加严格。

  灭火救援现场需长时间的耐力去支撑,只有强有力的耐力和体魄才能坚持到最后。对于胡迪和队员来说,三伏天,正是练体能、练意志的好时候,室外气温普遍高于35℃,他们又闷在厚厚的防护服里,即便站着不动也是一身又一身的汗。但即使如此,每天他们都要顶着烈日训练五六个小时。

  “一半是训练场,一半是火场”

  8月1日正午,阳光炙烤着训练场,用矿泉水往上一浇,都能听到“滋啦”的响声。

  胡迪蹲下,用手摸了摸地面温度,根据烫手的程度估算已超过60℃,他冲队员高喊了一声:“差不多了,练负重跑!”

  队员们从库房拖出几个两两重叠捆绑的汽车轮胎,经由一条长长的粗带子系在身上,拖着往前跑,拼速度,轮胎摩擦地面发出闷响。“橡胶遇热变软,一软,摩擦力就加大,更难拉。两只轮胎约重四五十斤,高温下拉着跑,相当于负重七八十斤。”这是当了18年专职消防员的胡迪,故意提升了难度。

  消防员进火场要穿戴防护服、套靴、头盔,缠绕腰带绳子和空气呼吸器,还要携带两盘水带,这些加起来超过60斤重,没有练过的话走路都困难。胡迪说:“想要带装备进火场时行动更迅捷,平时就得不停加量去练!就像穿惯了装备训练,战服一脱,37℃高温居然也感觉很凉爽一样。”

  胡迪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严肃时,有种说一不二的威严感,从新手成长为副队长,他经历过数千起抢险救援,明白消防员练的就是身体的极限。

  在训练场地上,几只巨大的大货车轮胎很吸睛,胡迪拖了几张海绵垫子,在距离轮胎30米的地方铺平,带头躺下,手高举过头顶,反手拉住绳索,靠臂力把重300斤的大轮胎一点一点往身边拖,手臂的肌肉因用力明显凸起,身上胸前很快湿透了。

  反拉轮胎是训练中最耗体能的项目,却也最有用。救援现场常要攀爬绳索,这需要调动臂力,常规的臂力练习就是在跑道上翻转轮胎前行,而这反拉式的训练用的就是攀绳索的动作,不仅练了臂力,还能掌握攀爬时的发力点。“只是每次练完,手都直抖,拿不住筷子,去食堂吃饭都只能用勺子了。”胡迪笑着说。

  水火无情,只有自身硬,每个技能烂熟于心,才能救人和自保。在胡迪眼里,专职消防员的工作,一半是训练场,一半是火场,即便只是最简单的训练,也要拼全力。

  “没有人不怕火,练就是了!”

  在这群汗流浃背、像从水底打捞出来的人堆里,沈奇澄虽也皮肤黝黑,但脸上明显稚气未脱,19岁的他,加入这支队伍还不到3个月。

  趁着休息,沈奇澄在4个队员的簇拥下,上了10楼天台,大伙熟练地在他腰间绑上4条安全绳索,4个队员一人拉住一条保护他。沈奇澄深吸了一口气,爬上天台边缘,站上只有半脚掌宽的围墙上,挺直身体,再低头往下看。

  这是沈奇澄第57次站高楼训练,烈日白花花,汗水流进眼睛,很不舒服,但他心里的恐惧感明显已退去许多,脚也站得稳了。

  “一开始发抖得厉害,很怕!”沈奇澄还记得第一次站上去时的心情,就跟他进队半个月之后第一次面对火场一样。当时一靠近火场,热浪狠狠打来,他不自觉退了好几步,心里的恐惧立马放大,脑子里各种念头乱闪,不敢再挪步。

  看着那会儿的沈奇澄,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消防员也是普通的人,会怕,很正常!从毛头小伙子到铁骨铮铮的汉子,需要经历的就是千锤百炼。所以,那次出警回来后,队员们就开始帮沈奇澄“加课”,就是高空站台,要通过训练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站立了半小时后,沈奇澄轻松地从围栏上跳回天台,抹了把汗,回到训练场,其他队员已开始了器具训练。他也快速加入其中,他拿起地面上的水带,只二三秒钟,便将分水器与水带连接上了,动作行云流水,队里没一个人的速度能超越他。大伙不知道的是,这是沈奇澄整整一周时间不睡午觉,一个人躲在设备仓库里,一遍一遍练习组装的成绩。当他练习完,从仓库出来时,整个人都像被水淋过一般。

  “没什么难的,练就是了!”沈奇澄吐了吐舌头,调皮,却也坚定。3个月,这个大男孩已然脱胎换骨。

  “每次实战,都被拿回来复盘!”

  “前方100米,二楼起火,行动!”

  胡迪一声令下,开始了模拟火灾训练。邹文钏等6个队员快速跳下消防车,每人左右手各夹着一盘水带,嘴上还叼了一盘。他们以最快速度跑到分水接口后,迅速在地面上推滚水带盘,铺设水带,只一分钟不到,水带便铺设到了起火点前。

  邹文钏负责的是1号“进攻”岗位,他一手拖着掩护的多功能枪头,一手提着直击枪头,冲到了离火场最近的地方,边模拟用水枪扫射控制火情,火退一步,他进一步。一旁两个负责掩护的队员则用多功能枪头控制周边的火势,配合他的进攻……

  这场模拟演习看起来如此真实,邹文钏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他们不久前刚经历的真枪实弹的一场救援,大家在将它复盘,重新演练。

  “实战案例往往比我们自己‘出题’要复杂得多,也更全方位地考验我们,是最好的练习题。”邹文钏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一个出租房煤气罐着火,当时屋主还用耙子把煤气罐勾到了屋外空旷的地方,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他并不知道,把本来直立的煤气罐推倒,其实更危险,等邹文钏他们赶到时,煤气罐已经烧红了。

  “当时脑子里闪过很多种方法,然后第一时间疏散人群,用水枪给它降温后再直立起来,最终成功解除了危险。”说起这,邹文钏显得胸有成竹,回来后,他们也重演过这起火灾,反复论证当时的处置方案,在“温故”中获得经验。

  邹文钏很清楚,实战中,每个人的应急反应最真实,也最能知道自己的优劣项。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出警时的一次冲动,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次,他一心救火,盲目往前冲,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不够,多亏了队友及时掩护。“这次行动暴露了我战术方面不够扎实,回来后我立马进行了恶补。”邹文钏说,他们将那场救援复盘了3遍,每一遍都用不同的战术,最后找出了最好的应对方案。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5 脱下“战袍”,37℃都觉得凉爽 2020-08-12 21203528 2 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