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不妨用好跷跷板效应
——加快融入双循环新格局①
逯海涛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扩大消费只是激活内需、推动双循环的一个方面,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能量不可小觑。企业如何从中寻觅消费新机遇、推动双循环?最近,有人总结出疫情以来消费领域的跷跷板效应,颇有启示。
比如,疫情以来,口罩遮住了人们的脸庞,彩妆没有了用武之地,化妆品行业整体低迷,但是其中的美甲和香水消费却强劲上扬。有数据显示,在杭州,今年暑期美甲店的客流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了近1倍。天猫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国内指甲油销售额同比上升179%。当然,这一现象不止在中国出现,日本、韩国的指甲油、香水等消费也同样增长迅猛。
这是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在一个行业之内,有几类商品销售下降,但另外几类商品销售却剧增;而在整体的消费领域,某些行业受到了冲击,但另一些行业却迎来机遇。比如说,疫情以来,餐饮业、旅游业、电影业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智能家居、方便速食、移动办公、线上教育、在线娱乐等相关服务需求激增。这多么像是一个跷跷板。“按下葫芦浮起瓢”,疫情阴影之下,有些消费确实萎缩了,而有的则萌生、扩展、放量。推动双循环新格局之下,读懂跷跷板效应的启示,或许能撬动更多需求。
撬动新需求,首先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提前布局的意识。这次不少站上“风口”的行业,看似意外走红,其实早有预兆。如一家上市的食品企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我们之前就看到‘宅生活’的趋势,因此对产品重点作出调整,推出了小面包、酸辣粉等系列新品。花大价钱改造的智能制造‘无人工厂’,也在疫情期间凸显优势;再加上这几年大力发展电商业务,上半年业绩飘红在意料之中。”从公司负责人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为什么能。新需求和新“风口”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就看鼻子灵不灵、身手是否敏捷了。
撬动新需求,要更加注重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进一步细分了,小众化、个性化、社群化……以往大水漫灌、忽略个性的粗放供给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消费时代。疫情之下,这种趋势越发明显。怎么才能创新更多的消费场景?商家需要对人们的需求进一步深入细分,把更加分散和隐蔽的用户“痛点”找出来,变成自己的赢利点。电影院复工之后,面对人气不足的状况,省内有院线就另辟蹊径,针对细分市场推出“电影暖场活动”,用文艺片、魔幻片、经典老片等个性化场次,吸引不同观众,积极止损,助推影业复苏。
大势所趋,机会所在。正是在“指甲油效应”影响下,今年4月,著名手表生产商卡西欧联手日本美容集团Kose发布了一款美甲机原型Nail Printer,正式进军美甲行业。而庞大的中国市场无疑有更多这样的机遇。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恢复,中国定会诞生更多新消费。企业能否撬动内需、站上“风口”、抓住机遇,归根到底取决于自身眼力、魄力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