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一把卷尺量出干部清白

  人物名片: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纪委书记

  清凉峰镇地处临安最西部,历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不少老人都能洋洋洒洒地写书信。这本是件好事,可也让我有点犯愁。自去年7月到这上任以来,前前后后收到了17封信访件。

  摊开这些信件,字写得都很不错,内容也很具体。比如某村有4户人家,宅基地为地质灾害点,其中3户拿到了政府补偿,还有一户却没有。户主便找到我,认为村干部把他家的补偿给扣下了。于是,我马上向村里了解情况,原来这笔补偿由国土部门审定和发放,因为该户没被评定为地质灾害点,所以没有这笔补偿。

  其实这事不复杂,户主直接问村干部也能明白原委,但信访人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解决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这还不就是信任问题嘛!

  为了建立信任,让群众愿意来找我,我想了一个办法,每天一到办公室就敞开大门,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来表达态度——我在,欢迎你来。

  其实,不管是初信初访,还是从区里交办下来的信访件,最后都得当地解决,所以最好是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何取得群众信任,我也思考了很久。我想,解决问题是信访工作的核心,效率是信访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光打开大门是不够的,还要答复得快、处理得好。

  去年,一位老党员找到我,说村里造桥工程有问题。账目上显示桥面有两米厚。正因为这个细节,让老党员怀疑有人在背后做手脚。于是,我调出镇里三资办保存的所有工程资料,一一核对,资金核算上没有问题,又向村干部询问,原来是做账不够仔细,把桥面误写成了200厘米,实际桥面只有20厘米,这才出现了这个违背常识的差错。因为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正式审计,要等几个月才能出审计结果,又让村民觉得我们官官相护,一定有问题。我提出:大家一起测量一遍,把情况搞个清楚。第二天,村干部、信访人、施工单位和工程审计人员,一起到村里进行实地测量,一一核对造价,最终得出初步结论:造价与结算价只有200元左右的误差,信访人终于信服了。

  今年清凉峰镇没有一例重复访和越级访,交办件也大为减少,只有3件,我们的工作有了明显成效。我想,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如果我们能够把群众上门反映的问题都办好办实,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那我们的基层信访形势必然是向好发展的。

  (本报记者 王逸群 整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一把卷尺量出干部清白 2020-08-10 21003524 2 2020年08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