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吴兴:人水和谐 润泽民生
王艺潼 吴建滨
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吴兴:人水和谐 润泽民生
王艺潼 吴建滨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吴兴,位于长三角之心,境内苕溪水系、东部平原运河水系两部分纵横交错,交织成一幅现代田园立体画卷。
近年来,吴兴区加快水利工程的生态治理步伐,秉承“两山”理念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意识,优化“水环境”、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健全“水管护”,擦亮生态金字招牌,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获评全国第三批水情教育基地,入选4条省级美丽河湖和21条市级美丽河湖。同时,通过打造智慧水管理平台和推进农饮水达标提标等行动,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兴水惠民,奋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篇章。
“智慧防汛”监管升级
“三世河、下沈港水位超警戒,堤防需要紧急加固。”7月6日,吴兴区水管理平台智慧防汛大屏发出提醒,大屏显示上述两处河道水位快速上升。河道堤防安全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容忽视。吴兴区水利局立即派出两组专家赶赴一线,指导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对堤防进行紧急加高加固,第一时间排除了隐患,让沿线3万百姓化险为夷。
防洪防汛分秒必争,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缩短应急指挥决策时间,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吴兴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启防汛工作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建立吴兴水利一张图、重点区域智能预警、水雨情动态监测、防汛形势精准研判等举措,开启“智慧防汛”新时代。吴兴区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水灾害防御、水事务监管等6大核心业务板块、54项核心事项全面整合,打通数据“数据孤岛”,实现应急数据“一键调取”,汇总形成一个信息准确、齐全的动态防汛应急数据仓,同时整合防洪减灾数字化直播模块,联通省、市基础数据库,实现立体化、实时化共享联动。一旦某区域出现险情,省、市、区三级可同步调取应急数据信息,最大限度缩短应急指挥决策时间,进一步筑牢防汛安全体系。
水乡加快“两山”转化
被列入2020年度美丽河湖创建计划的移沿山湿地公园,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东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湖泊类型湿地,这里湖面波光粼粼,时有鸥鹭栖居其上,江南水乡的柔美展露无遗,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吴兴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将河湖综合治理作为水利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以美丽河湖创建为着力点,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化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
太湖溇港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而建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在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完整地保存了原生态古村落建筑,一批蕴含太湖溇港文化和义皋古村文化的景观雕塑点缀其间,深度融合了文化与古村,成为了太湖溇港水利风景区的一大亮点。
吴兴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保证水安全”为引领,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的独特作用,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投入景区,先后实施了生态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以及杨溇水产产业园、现代高效渔业生态养殖、田园物联网农业建设等10大类建设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水利风景区内涵,提升了水利风景区知名度,有力地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城乡共饮优质好水
进入盛夏,气温居高不下。吴兴区埭溪镇太平桥村村民施钟淮正忙着洗菜,看着眼前“哗哗”流淌的清水,老施不禁感慨:“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喝水’,能喝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干净水,真高兴。”太平桥村地处湖州西部山区,因为地处偏远、地势险峻,过去一到夏天喝水就成了难题。如今,村民不仅喝上水,还喝上了城乡同质的好水。这一现状的改善得益于吴兴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举措——农饮水提标达标行动。
滴水见民生。吴兴区将农饮水工作连续两年(2019、2020年)列入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坚持“点、线、面、网”相结合,通过开展逐镇逐村摸底调研,全面掌握全区28.6万农村人口饮用水现状和存在问题。推进过程中,创新“一根管子、两个龙头、一体泵站”吴兴模式,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无论是海拔300米的山区村,还是低海拔的平原村,一律坚持“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原则,取消原有11个单村水站,通过新建管网660公里、改造管网150公里,使全区9.87万饮用水未达标农民喝上放心水,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