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打响县域理论宣讲品牌,80后90后宣讲员占90%以上
“老施来了”,来了更多年轻人
本报记者 钱祎 县委报道组 张泽民
老施在长兴很有名气。
施小荣,长兴县委党校一名高级讲师。过去20多年,老施宣讲了2000余场次,受众达20余万人次,深受群众喜爱。这些年,他不再“单打独斗”,把宝贵的宣讲经验分享给年轻人、带动年轻人。而这些“后浪”们,用充满朝气的声音,以青年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到更多年轻人身边。
今年以来,长兴整合了53支、近300人的宣讲团队,系统打造“老施来了”县域理论宣讲品牌,其中80后、90后占90%以上。他们接过宣讲接力棒,走村串户、深入基层,开展线上线下宣讲5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
宣讲团变年轻了,老施也“年轻”了,新时代理论宣讲越讲越有活力。
“后浪”来拜师
宣讲成风景
7月1日上午,一场革命传统教育视频宣讲在“掌上长兴”APP上线。主播是“老施来了”宣讲团成员、县委党校讲师蔡卫星。
“你们知道今天是怎么被确定为党的诞生日吗?”一开场,蔡卫星抛出的问题,引得点播量噌噌上涨。
屏幕上出现的历史老照片和视频影像片段吸引了观众注意。“这些照片是谁拍的,怎么来的?”又是问题引导,蔡卫星妙语连珠,结合图文展示,短短3分钟就生动讲述了建党背后的故事。
“有意思,下次讲什么?”“关注你了,多给我们讲讲。”评论区里,点赞颇多。
近几年,施小荣收了不少徒弟,蔡卫星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句师傅常挂在嘴边的话,蔡卫星感触很深:“就像长兴的银杏树,一棵银杏只是树,一片银杏才成风景。”
年轻人喜欢“短平快”,长兴就创设一批“微”活动:连续8年举办微党课大赛,成立网上宣讲小分队,组建28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公园、广场开展三五分钟的说唱、快板等,吸引了4000多名年轻人参加,形成“龙山之声”“红管家”“太湖后浪”“铁军精神”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宣讲子品牌。“老施来了”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年轻的宣讲员还常常在一起看书交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各类党政书籍和报刊文摘。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收获了更多共识和更深感悟。
内容讲“活”了
宣讲接地气
大雨过后的一个傍晚,小浦镇方岩村的村民们聚在村口一棵大银杏树下,听这里每天一场的“纳凉宣讲”。
伴着阵阵蝉鸣,90后村干部马丽娇站在人群中,声音洪亮、声情并茂,为村民宣讲倡导文明诚信生活。宣讲结束后,她还不忘提醒大家排练京剧。
以前,有的村民晚上喜欢打麻将,甚至还有年轻人要赌上几把,村干部劝了又劝,效果也不大。有了宣讲团后,马丽娇请来团友,先做起年轻人的思想工作,“年轻人应该最有朝气、最有梦想,你们这样不觉得浪费青春?”
“可我们闲着,能干些什么?”有人反问。
马丽娇意识到,宣讲不只是讲道理,更得有实际效果。她和团友们商量,村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听唱京剧的传统,“不如就唱京剧!”
宣讲员们请浙江京昆艺术中心送戏下乡,理论宣讲后安排一场戏曲演出,场场座无虚席。在年轻人带动下,村民不打麻将了,每天晚上出来一起唱京剧。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长兴将宣讲内容从党的创新理论延伸到惠民政策、平安法治、教育卫生、实用技术等20多个方面,让宣讲更接地气。
3月底,太湖街道的“流动宣讲车”开进了祥符斗村党群创业互助中心。几乎每个月,“太湖后浪”宣讲团成员、街道年轻干部姚亮都要为这里的20多名低收入农户宣讲县里最新的助农增收政策。
如今的长兴,理论宣讲处处可见、时时可听,村口、展览馆、学校、企业等都能见到宣讲员的身影。长兴出台相关措施,培育16个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在152家农村文化礼堂、16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868路城乡广播等场所实现宣讲全覆盖。
群众来“点课”
宣讲有活力
“上课”变“点课”,群众来选择,这是今年“老施来了”宣讲团要重点提升打造的。
“每周,我们都会进行‘老施来了 你想听什么’选题网络调查,了解收集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马律介绍,“点课”结束后,还有“你最喜欢的宣讲节目”网络投票和问卷调查,每季对宣讲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修改“课单”。
在县建设局工作的95后符畅,结合自己的法学专业,以“带你走进民法典”为主题,配以生动的漫画进行网上宣讲,一上线就吸引6000多人次围观。
怎么让年轻宣讲员“留”下来?长兴建立理论宣讲人才动态库,实施宣讲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办法,并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为每名宣讲员“量身定制”成长培养计划。
有信仰、有理想,有活力、有担当,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加入“老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