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严格挑精品 网上销得快

宁海试水海鲜电商标准化

  本报宁海4月22日电 (记者 陈醉 许雅文 通讯员 徐铭怿 张春涛) “这个蛏子不到10克,太小,换掉;这个花蛤破壳了,不能用!”4月22日一早,宁海县一市镇前岙村“蟹大人”基地里一片忙碌,工人将挑选出的蛏子、血蚶等小海鲜称重,并贴上统一标识,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

  前岙村是背山靠海的小渔村,海鲜是该村的主业。疫情来袭,海鲜销售受到重创,前岙村村民危中寻机,转战线上销售,一些大户每天都有上千公斤的海鲜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

  “网上销售,口碑很重要。”宁海一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销售过程中,由于农户各自为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不少客户对蛏子大小不一、破壳、泥沙多等问题提出异议。为此,该产业联盟决定给小海鲜实施统一标准。

  小海鲜出货检验标准因此诞生,涵盖蛏子、毛蚶、牡蛎、血蚶、花蛤、蛤蜊等当地主要销售的6种小海鲜。这件“制服”要求细致严格。比如,蛏子的肉质饱满度在75%以上,破壳带泥程度在5%以下。此外,蛏子保养的养殖温度、咸度也有标准,需要实时监测,严控产品质量。为了扩大当地小海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外包装上统一标识了供应商、主要产地、养殖环境、残次比例、配送收货标准等。

  严标准,意味着农户要从卖“大路货”向卖精品迈进。前岙村养殖户叶可赞介绍,为了达到标准,以蛏子为例,他们要挑出小的、瘦的、碎的,还要暂养一段时间,让蛏子吐掉身体里的泥沙。这样一套程序完成后,原有的5公斤蛏子只剩下3公斤,人工成本自然也增加了,“想要做精品,就要看长远。”叶可赞说。

  严标准,为农户赢得好口碑,抢占市场。宁海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满介绍,近日,三江超市、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增加了订单。蛏子、血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日均发货量增加了约1500公斤。自小海鲜品质标准化检验制度推出后,合作社小海鲜的销售量比原来增加20%。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宁海试水海鲜电商标准化 2020-04-23 20752530 2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