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观点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系统提出为民办实事10大重点工作领域,明确加快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和督查考评5大工作机制,推动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15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民办实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创造了新鲜经验,完善了治理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由省、市向县、乡拓展,由基本公共服务向全域拓展。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居各省区首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大幅提升,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满意度持续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浙江省创造了“人民群众点单”的服务模式,建设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为主要方向的普惠性财政支出结构等,都从不同维度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构建长效化、制度化的民生工作体系,制度创新成果务实管用。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战略”时就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他民生工作机制,如“村情通”服务管理体系、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等,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最多跑一次”改革更是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浙江走向全国。

  这些成果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根植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在行动上,为国家民生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依靠人民。浙江省在为民办实事中创造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和创新成果,都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共享”的发展理念,民生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民生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距大、部分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下行及结构调整不可避免会对部分地区和产业带来压力,还会导致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进而影响政府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率提升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城乡居民的民生诉求还在进一步增加,对民生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浙江的经验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

  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工作部署上,把保障民生融入各个方面;在推进改革上,突出民生导向;在要素投入上,优先保障民生需要;在激励机制上,树立“为民办事”的政绩导向,让“为民办实事”成为各级政府的行动自觉。

  二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民生持续改善。要从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小事”抓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件件实事得到落实。要不断完善民生保障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形成长效机制,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要创新为民办实事的方式,形成保障民生的强大合力。要注重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既增加民生服务供给,又为社会组织提供成长空间,促进民生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一直将民生发展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到浙江深入调研学习,把浙江的经验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4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2019-10-24 11236004 2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