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观点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独创性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主持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是一项独创性贡献。这一文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地体现于民生领域,使党和政府最基础、最重要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看重的工作通过长效机制落到了实处。

  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执政上,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在发展上,就是要回归到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样一种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在结果上,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抓准重点工作领域。文件强调,要着力办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项,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文件提出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10方面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领域。今天,虽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具体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方面依然是群众最关注的领域。

  三是根据民意决定办什么实事。在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能办到的实事是有限的,先办什么、后办什么、办到什么程度,很有讲究。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各级人大和政协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走访选民或选举单位、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调查制度,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为民办实事建议。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政府要在综合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排出为民办实事项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浙江在探索试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不仅有助于选好定准办实事项目,还能更好地发挥各级人大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是解决经费投入问题。财政资金往哪里投,有多少用于为民办实事,直接决定办实事的规模和效果。15年来,浙江坚持将民生领域作为财政保障和预算安排的重点,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72%。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的思路,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惠及百姓。此外,文件还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实事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兴办公益事业。浙江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落实办实事的责任。文件提出,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工作计划确定后,要根据实事项目的内容,明确分管领导、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把为民办实事情况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人大对政府部门工作评议的重要内容。建立为民办实事工作报告、通报制度和责任考评追究制度,各级政府每年必须将为民办实事工作情况向各级人大报告,向政协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并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这样的机制使办实事的责任真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

  15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已经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党全国工作中得到了全面充分的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这样的理念、立场和价值观,得人心、合民意,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广泛认同。

  【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校长】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4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独创性贡献 2019-10-24 11236007 2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