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耕——

合力破解“小微”发展难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小微企业的地方有十余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一个现实是,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小微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如何引领小微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站稳脚跟,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浙江,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耕今年带来的建议之一就是有关小微企业发展的。就此话题,记者专访了张耕代表。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时代,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浙江也应该进入一个由大企业引领的发展阶段。您怎么看?

  张耕:大企业引领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这两者丝毫不矛盾。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的支撑是活力充沛和竞争力强大的合格市场主体,既需要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如果将经济生态比作森林,那么就像森林中既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小草、灌木一样。后者虽弱小,但却是生态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当我们习惯于仰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时,绝不该忽视生机勃勃的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已成为浙江经济中一支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力量。截至2018年底,浙江共有小微企业22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

  记者: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有个说法叫整治“低小散”。现在,这个提法更正为“低散乱”。一字之改背后有何深意?

  张耕:一字之改,让小微企业抬头,更为小微企业群体提气。因为,小并不等同于弱、差。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越是活跃。这一点,世界制造强国德国最具代表性。

  在德国,约占企业总数99.7%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称得上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尤其在德国誉冠全球的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更是当仁不让的顶梁柱。有资料表明,在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占47%。德国标杆说明,小微企业大有可为,小微企业大有希望。

  从浙江实际看,小微企业更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是我省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创业创新领域的活跃力量。我省许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都是从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说,没有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小微企业发展不仅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还有少地、创新能力弱等困难,针对这些难题,浙江是怎么解的?

  张耕: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缺用地空间、缺规范管理、缺配套服务、缺要素支撑等问题,推动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都致力破解的大课题。

  浙江正在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这个“园”不是简单地将小微企业圈起来,而是打造拥有“阳光雨露”系统集成的小微企业全新的生长平台,可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孵化培育平台,集聚发展提供生产制造空间,转型升级提供公共配套服务。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小微园703个,入驻企业3.77万家。

  记者:小微园区建设效果如何?您有何建议?

  张耕:小微企业入园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硬件和软件一起上、入园和技改齐推进的过程,不仅实现了生产大幅增长,不少企业入园后产值增幅达到30%至50%,有的甚至当年就翻番,而且还会带来设备的更新、产品的升级、管理的改进,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

  建议国家层面在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基础上,把加强小微企业建设支持、打造升级版小微企业园作为推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从土地保障、金融、财税等方面对小微企业园建设给予支持。

  今后几年,浙江计划每年开工建设小微企业园200个左右,由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张,严重影响小微企业园开发规模和建设进度,建议在土地保障方面予以支持。

  建议金融机构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按照重点工业项目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小微企业园开发建设贷款进行授信管理。同时,加强小微企业园建设的财税支持。建议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合力破解“小微”发展难 2019-03-15 浙江日报2019-03-1500012;9666922 2 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