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民生礼包诚意足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5日上午,“全民听报告”的时间段,一个个惊喜接踵而至。政府工作报告对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新举措,送出一份份诚意十足的“民生礼包”,接地气、冒热气,进一步稳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一系列政策利民惠民。“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一句句话实实在在直抵人心。

  报告提出,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报告擘画2019年重点工作,关于改善民生的篇章浓墨重彩,彰显了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利民惠民,在细节上做文章。改善民生,既要“高处落墨成大块”,也要“一枝一叶总关情”。柴米油盐、看病养老、上学就业,才是具体可感的民生,切实影响着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无论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还是“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都昭示着政府对民生细节的高度重视,一点一滴解民忧、纾民困。

  利民惠民,在务实上下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抓住了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现实问题,或及时回应,或继续完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同时也要看到,送出来的“民生礼包”是“承诺书”,更是“军令状”,要让“民生礼包”成为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还得靠有关部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制定好任务表和进度条,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利民惠民,在改革中求深化。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含金量的集中展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向。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尤其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既要有涉险滩、过难关、啃硬骨头的勇气,又要有“绣花”般细致的功夫,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向人民释放政策红利,将增进人民福祉进行到底。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4 民生礼包诚意足 2019-03-06 9598679 2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