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湖上有炊烟

  有两句古诗最能准确表达湖州的地理方位和地域特征,“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舟行苕霅双溪上,人在苏杭两郡中”。

  地处天目、太湖之间的湖州,西南为山地丘陵,东北为水乡平原。明代松江人徐献忠说:“吴兴介在苏、杭之间,水陆饶沃之产,实过两郡。”古代诗人常兴冲冲寻味南太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有不少美味:鳜鱼、螃蟹、菰饭和莼羹。苏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想到的也都是好吃的:“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苏东坡很享受湖州的无穷美味,“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运肘风生看斫鱠,随刀雪落惊飞缕。不将醉语作新诗,饱食应惭腹如鼓。”他甚至幽默地说:“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湖州素称鱼米之乡,是中国精耕细作和精致细腻生活的典范。湖州食材丰富,民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宴席“华侈相尚”,形成了湖州精工巧作、文艺雅致的美食风格。

  湖州的春节风物美食首在方圆之间,方是“松糕”,圆有“顺风圆”“饭圆”“鱼圆”,融合了传统节庆和待客习俗,既是独特的美味,更包含着美好的祝福和祈愿,体现一种深层次的礼仪文化。

  湖州松糕保留了稻米的原味,无馅无糖。雪白的松糕上雕版套印红色吉祥图案,“福禄寿喜”“寿比南山”“恭喜发财”,最美好的祝愿都在糕上,状元及第、鱼跃龙门、四季花卉等唯美图案,让人想起明代湖州的雕版套色印书工艺。湖州松糕是重要的礼仪食品,上学、成人、造房、结婚、做寿,人生每一场重要仪式都少不了那一盒松糕,糕要分赠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沾沾喜气。松糕还用作春节拜年的回礼,捎上几块套红的松糕,最美好的祝福就带回家了。

  湖州人喜欢把各种食材做圆的处理,处处体现团团圆圆,美满幸福。米粉做的“圆子”,分带馅的圆子和实心的“顺风圆”。馅分两种,甜的细沙,咸的冬笋荠菜肉,各具风味。“顺风圆”是细细的实心小圆子,放上糖,撒上桂花,寄寓一年顺风顺水甜甜蜜蜜!“湖州饭圆”,是一段发生在糯米和猪肉间的因缘,精心配料的肉圆最后滚上一层浸泡的糯米。蒸熟后,饱满晶莹的糯米粒粒竖起,俗称“刺毛圆子”。“湖州鱼圆”是屌丝白鲢逆袭上位的励志故事,白鲢经济价值不高,但肉质细嫩、黏性强、吸水量大、弹性足,是鱼圆最好的主料。藏心鱼圆是湖州鱼圆的匠心之作,鱼圆之内藏馅心,馅料变化多样,口味随之各异,是湖州喜庆筵席必备之菜,故又称“宴球”。

  湖州“无鱼不成宴”,真可称得上是“年年百余”!湖州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基地之一,鱼类品种繁多,家养的青、草、鲢、鳙,野生的鳜、白、鳝、鳅,太湖里的银鱼、白虾、鲚鱼三宝。湖州鱼肴花样繁多,同一条鱼,红烧、白烧、清炖、白笃,烹调成冷盆,也可制作一道汤,鱼头、鱼尾、鱼身分开可翻出种种花式,湖州厨师能做出几百种变化无穷的“百鱼宴”。湖州人吃鱼讲究时令和滋补,冬令春节的家常鱼菜亦是如此。“醉白虾”,白虾在“太湖三白”里最为小巧,滋味却最为动人。将鲜活的白虾呛醉,加入佐料便可直接食用,奇嫩异常,鲜美无比。“清蒸白鱼”,白鱼最常见的烹饪手法是清蒸,它的肉质细腻柔嫩,但骨头太多太细了,对不常吃鱼的人是一大挑战。“碎炒花鲢”,花鲢新鲜活杀,热锅旺油大火快炒,鱼肉鲜嫩,鱼汤黏稠,用来浇饭,宛如鲍汁。“烂糊鳝丝”,采用活鳝鱼、虾仁、鸡肉、火腿等烹制而成,以“重油蒜棘,柔软鲜嫩”著称。“银鱼羹”则是太湖人家的家常菜,银鱼肉质细嫩,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可烹制成各种佳肴美味。鲜嫩的“葱油鳊鱼”是年夜饭的尾菜,年年有余必须是整鱼,青鱼草鱼都是大家伙,只有鳊鱼大小刚刚好。

  湖州的春节风物美在时鲜,烹制追求本味,很符合现代养生理念。春节最好的时鲜是山里的“笋”、水中的“八仙”和岸上的“湖羊”。冬笋是春节美食标配的时鲜,圆子鱼圆的馅料、各类汤羹的佐料、各种炒菜的配料都离不开冬笋。辣三冬固定搭配必须是冬笋、冬菜(雪里蕻)、冬菇(香菇),再加辣椒一炒。早园笋味道鲜美、清脆可口,“油焖”最方便。但让咸肉与鲜笋文武邂逅,“小火笃”慢慢生成一锅“腌笃鲜”,滋味更佳。

  “水八仙”是苏、湖的传统风物美食,春节应时上市的有茨菇、莲藕和荸荠。“茨菇”,味略涩,性随和,配菜最易,“大蒜炒茨菇”“茨菇烧肉”“茨菇炒鸡”等。民间还有“内火旺喝碗茨菇汤”的说法,春节很适合来一碗茨菇咸菜汤解解油腻的饱气。湖藕花开白色,莲嫩而藕甜称“雪藕”,有“双渎雪藕”“胥仓雪藕”名扬江南。雪藕肉质鲜嫩,清脆爽口,汁多味甘,春节老藕洗净孔穴嵌入糯米蒸煮可作点心,软糯香甜。戇气十足的“荸荠”,在画家笔下,三三两两,疏疏密密,随意而设,生意灵动。荸荠生吃是孩子的最爱,削去外皮,白净如玉,鲜嫩多汁。用荸荠配虾仁和鱼片热炒也很清口。

  湖州是最钟情于羊肉的江南城市,民间有“羊肉过老酒,郎中要逃走”的谚语。湖羊源于北方蒙古羊,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练市“柴火羊肉”、新市“酱羊肉”、双林“板羊肉”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风味。

  湖州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晋陆纳“以茶待客”,唐茶圣陆羽著《茶经》都发生在湖州。唐代的紫笋茶,明代的罗岕茶,当代的安吉白茶,都是风靡一时的佳茗。而湖州民间流传的待客“三道茶”更让人回味无穷。头道甜茶——“风枵茶”,选用糯米经纯手工摊制出一片片薄厚均匀的“风枵”,其质薄如纸,其色白如云。取几片加糖冲水,便成了“镬糍茶”,香甜软糯,入口即化。二道咸茶——“熏豆茶”,由烘青豆、嫩茶叶,橘子皮、胡萝卜干、白芝麻、卜子(紫苏)等组成。上古百姓曾用橘皮、野芝麻泡茶招待治水英雄防风氏,为他袪湿驱寒,另以烘青豆佐茶。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神力大增,因此得名“防风神茶”。三道清茶——淡水茶,在吃过甜、尝过咸之后,一杯解腻爽口的清茶最为合适。

  如今,以前过年才有的美食佳肴早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湖州人的口味也变得中西结合、甜辣相宜了。西式的牛排甜点、海鲜大龙虾,成了年夜饭的重头菜。湖州人喜欢吃鱼,更擅养鱼,养鱼新的技术革新和供给侧改革正在进行中。“四大家鱼”让位于特种水产,太阳鱼、鳄龟、澳洲小青龙……各色新奇的美味水产端上了我们的餐桌。太湖实施封湖休渔,花白鲢一转身成了太湖卫士——食藻鱼,湖州年年放养用于改善水质。温室养殖全面清零,“稻-虾、蟹、鳖”“藕-虾”“茭白-泥鳅”等综合生态种养模式成为新潮流。鱼塘中央建水循环“跑道”,奔跑的“跑道鱼”更鲜美。水下探头、传感器、手机APP……物联网新技术,从生产到销售、从鱼塘到餐桌全过程智能监控。现代渔业的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演绎着新的湖鲜传奇。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湖上有炊烟 2019-02-24 浙江日报2019-02-2400009;浙江日报2019-02-2400013;浙江日报2019-02-2400011 2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