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变道超车,传统产业焕新颜

  一谈到数字经济,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BAT”或者华为等企业。可是,令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数字经济决非只是几个高大上技术企业的“菜”,如果真正读懂数字经济,它还可能成为水泥行业、轴承制造、袜子生产乃至养猪产业的“青春宝”。

  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怎么干?转变理念是前提——每个行业都应该意识到数字经济与我有关。用理念先行引导数字经济布局,传统行业也可以与数字经济产生“化学反应”。

  就以水泥行业为例。当笔者行走在金华红狮集团的水泥生产厂内,满目绿意,完全没有想象中扬灰漫天的生产场面。厂区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40多个基地、500多台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一块石灰石,从原料进厂到变成水泥,全程都以数据形式显示在平台上,极大地提升了水泥生产的工艺水准和管理效率。

  水泥厂的场景之变,彰显的是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为我所用”的融合智慧。

  红狮与数字的故事这还没完。从“为我所用”到“我要参与”,红狮又迈出了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的新跨越。例如,通过整合个体货车资源和中小企业需求,打造了“无车承运人”项目;通过“生态链仓储”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共享仓储、专线配货等服务,将自身的物流业务转化为新电商模式,实现数字产业化。

  可见,从传统业务中剥离出互联网属性高的部分,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接,在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同时,也能让其他中小企业“搭伙做饭”。无论是“为我所用”的融合智慧,还是“我要参与”的理念进阶,都充分展示传统行业进军数字经济的强大可塑性。

  不光是企业需要理念革新,每行每业乃至每个人都可以和数字发生“链接”。只是“链接”方式须因个体而异,避免交出“雷同卷”。大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做加法,中小企业可以在局部领域创新攻关做乘法;有基础的农村搞智慧农业、智慧旅游,交通物流基础好的农村还可以在电商上做文章;服务业继续创新B2C、M2C等新业态,“数字+政务”为智慧政府提供利器……这种“点石成金”的催化剂效应,正是数字经济的魅力所在。

  “链接”数字经济难吗?难。一定要做吗?要。信息和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蕴藏着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动能。然而,数字经济时代的美好生活图景不会无为而至,正如省经信委总工厉敏所言,浙江的数字经济要走在前列,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制度。拿人才难题来说,除了给钱给房的常规动作外,政府加大制度供给的空间仍很大,比如以资源换人才,发挥数据共享、市场开放的吸引力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预言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话拨号上网的嘟嘟声、调制解调器的滋滋声、每秒几K的网速离我们并不遥远。从电话线到光纤通信,再到移动通信普及,从2G、3G到正在到来的5G,数字中国已然飞速向前。要在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上领跑,不转变理念思维不行,转变慢了也不行,这是时代赋于我们的又一次大好机遇。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变道超车,传统产业焕新颜 2018-08-24 8066455 2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