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关键

  如果把数字经济看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核心技术则是地基。地基牢,大厦可以盖得更高;反之,数字经济宛如空中楼阁。调研中,包括之江实验室在内的相关负责人的看法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在浙江,数字经济可以说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辆高速“动车”:总规模1.96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这是去年浙江数字经济的傲人成绩。在市场上,数据已变现成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是,与已成气候的应用技术相比,数字经济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有着核心技术短板的隐忧。这个短板不光是浙江有,而是全国都面临的普遍现象,带来的痛感让人揪心。

  那么,这个短板为何一直未能补齐?一个原因是,不少企业功利性思维太重。核心技术相关的基础性科研显得过于漫长,动辄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还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可是“在别人地基上盖房子”并不牢固,一旦发生贸易摩擦,缺乏根基的企业很容易被卡住脖子。

  长痛不如短痛。细琢磨起来,对于核心技术的认识有待重新挖掘:从研发上看,核心技术并非靠一个人苦思冥想,关起门来造车,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从构成上看,核心技术不是孤零零的,而是产业链上下游互相支撑的体系;此外,我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以之江实验室为例,除了加速研发相关前沿、核心技术外,更是信心满满参与到相关标准制定中,在国际上力争创造出更多的之江元素。

  我们正在改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讲,省政府出面协调并筹建之江实验室、浙大国家大科学装置等机构,以政府宏观职能弥补市场机制的缺憾。在源头上,重视基础领域的原始技术创新,努力掌握为我所用的知识产权。基础研究不单是国家层面的事,探索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之江实验室承担了浙江的责任。从吸引人才方面来看,浙江多个城市出台人才新政,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一波接一波,客观上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生力军。

  数字经济效果如何,尚待时间检验。但是,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其一,政府主导下的投资筹划要抓重点,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集中火力猛攻关键技术,而不是“大水漫灌”“天女散花”;其二,技术创新应该是普遍的,大企业需要核心技术,小微企业也需要。一二线的大城市需要创新,三四线的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同样需要创新;其三,国外的最新动向值得关注,同时也要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技术新天地。

  万物皆数。核心技术这枚国之重器“靠化缘也化不来”,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以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浙大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建设为契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的原创技术。惟有打牢核心技术根基,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引才用才等方面进一步放大招,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出盎然生机的那一天才不会太遥远。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关键 2018-08-24 8066451 2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