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加快建设世界级“数字湾区”

  世界级大湾区是依托众多海港和城市群所形成的经济人口密集、现代化水平高的沿海区域,是全球高端要素竞争和催生新工业革命的主战场,是全球经济增长和技术产业创新的主引擎。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催生了世界级大湾区的产业变革,数字湾区开始成为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我省大湾区以杭州湾区为核心,联动台州湾、三门湾、象山湾、乐清湾等湾区,包括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八市,区位优势突出,人才要素集聚,产业和空间资源厚实,数字经济全国领先,完全具备成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的潜质。

  做实、做强、做高大湾区,要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城市(社区)智慧化治理、交通共享经济发展、数字贸易经济、人才要素引进、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数字技术引领产业创新变革、以现代政策和制度支撑“数字湾区”建设,在全球新一轮湾区经济发展中,再创浙江经济的新优势。

  1、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湾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牢牢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的重大历史机遇,依托之江实验室、达摩院、西湖高等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技术策源地和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数字经济主力高校,中电集团52所、36所,中船集团715所等在我省的“国家队”主力,清华、北大、北航等在我省大湾区设立的“联合部队”作用,聚焦“命门”和“隐患”,力争3~5年实现大突破,5~10年有重大突破,让大湾区真正成为数字核心技术引领和支撑的全球数字经济核心区,成为我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的最大平台。

  2、建设以智慧治理为特征的智能湾区。围绕大湾区城市群区域治理的协同化,完善一体化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形成普惠、智能、统一的区域治理体系。大湾区的政府治理应该是充分体现现代气息的。以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大湾区率先推进社保、医疗、养老、纳税、信用等领域的“一号”管理和资源共享,实现“一号一窗一网”。大湾区要率先建成“湾区大脑”,让湾区最智慧,使政府最贴心、民生最便利、社区最和谐,让大湾区成为“互联网+”的中国样本。

  3、体现以智能交通为主要内容的共享湾区。建设集交通管理、公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湾区”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的动态实时监控与应急指挥,并为社会公众提供跨区域、全过程的一站式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基于互联网开展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产品的创新应用,大力扶持和发展交通领域的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深化“城市大脑”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示范,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出行”示范区。要把握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把我省大湾区立体交通系统建设与上海虹桥、江苏南京等交通系统无缝连接起来。

  4、突出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湾区。深化杭州、宁波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全球电子商务发达城市构建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商品、技术和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商平台,努力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推广移动支付,积极向海外输出技术和商业模式,引领湾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零售等商业模式,培育一批新零售标杆城市和示范企业。

  5、建构以数字经济人才为引领的人才湾区。积极实施数字“人才强湾”战略,依托“千人计划”等人才支持计划,加大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实施湾区数字人才培育计划,鼓励校企联合培养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好这些年我省与北大、清华、北航等陆续建立起来的数字经济技术转化、孵化等平台的作用,把重点从“引平台”向“用平台”转变。注重实施人才链政策,把“数字科学家”与“数字经济大工匠”放到同样重要的战略位置。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国际交流常态化。

  6、优化以“云网端”为支撑的泛在湾区。优化提升宽带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提升杭州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和宁波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加大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在大湾区城乡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力度,广泛部署传感器等各类智能感知终端。统筹兼顾各类发展要素,合理布局一批高等级绿色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湾区5G、量子通信、无人机配送等重大新技术新装备测试验证工作,在大湾区率先形成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格局。

  【作者为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加快建设世界级“数字湾区” 2018-08-24 8067297 2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