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一代
陈侃章 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
77、78级考生是时代转折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复制的一代。然谈及他们的不足及两级学生同与不同的文字,似未见到。
一、两级学生的相同
77、78级考生经历丰富,志趣广泛。是时代的风云际会,把这批阅历不同、年龄参差的青年聚拢到一个群体中。
这两届学生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晨曦诵读,挑灯夜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两级学生的年龄跨度非常大。1966年至1978年的13届高中生,都有代表会聚于此。
这两级考生的成才率很高。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适逢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因而大多成了各行各业的中坚乃至栋梁。
二、两级学生的差异
77级考试方式特殊,所有考生都须参加初试和复试。全国参加高考者仍有570多万人。第一批本科生共录取17.7万人,录取率约为3%。扩招工作在第一批学生入学后进行,录取工作延长至5月才告一段落。
从78级开始只举行一次考试;高考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时间统一在7月20日至22日。这一年参考者有610万人,录取本、专科学生40.2万人,录取率为6.6%,也非常低。
三、两级学生的特质
对于77、78级大学生,历史有过误会,但历史还是公平的,最终对他们还是青睐有加。青睐有加的结果是他们对社会感恩式的回馈。
以杭大历史系77级为例,该级毕业生在大学科研单位的,有的早已成为各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蜚声国内外。下海创业的,不少人早已成为一线企业家。从事写作的,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还有投身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样硕果累累。
收笔之时,我想起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30周年《纪念册》中的一段话。文曰:
杭州大学历史学系一九七七级同学已毕业离校三十旬岁,乃摭拾旧影,掇集成册。众同学肄业于史学,虽多未以习史为业,然久聆师训,岂不知世事之远袤。以不百之群好,倏尔之记忆,本无足称。乃汲汲者,盖有说焉。想我七十同学来自南国,长者或有家室之牵,少者甫及弱冠之年。共读成均,携手西子湖畔。“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同窗相亲之谊,历时弥坚。读史知世,豁达人生。学教政商,挥斥纵横。更以知非耳顺,曾无金瓯之缺,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众同学咸曰:物变无穷,人灵有常。同窗契心,厚地高天。掠取旧踪,以志此盛。(作者现为浙江某民企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