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人的角落,
拆开录取通知书
高燕 杭州大学中文系77级
1977年。冬天。那场沸腾全国的高考,我赶上了。
那时,我在一家不错的全民所有制工厂机修车间当车工,削铁如泥。一天晚上,妈妈很正式地找我谈了一次话。她说:“你哥哥是初中生,要参加高考,我担心他考不上。你高中毕业,读书又好,你去考。”
就这样,我匆匆收了心,上班之余重新拿起书本,和哥哥一起投身到当年570万的求学大军之中。
复习迎考,当时是懵懂的。我们对高考极其陌生,根本不清楚怎么考、考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哥哥启动得早,连高考文理分科都不清楚、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都整不明白的他,开始全力以赴强攻数理化,背化学元素周期表,啃力学的原理……
当然,也有至今让我俩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惊喜。高考前3天,我和哥哥才向各自单位请了假,在家里一起复习迎考。我们每天练习用30分钟时间写一篇命题作文。那天,定好了闹钟,说写什么呢?已记不清当时是谁脱口而出说写《路》吧。写完以后,我们交换着看。人生经历所致,哥哥比较坎坷、丰富,写的是记叙文,平实、厚重。我比较顺当、简单,写的是散文,华丽、空灵。到了正式高考那天,当我拿到试卷,看到作文题目《路》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来不及平复一下激动的耳热心跳,手都还在微微颤抖,笔也有点不听使唤,我就直接先写作文了,引得监考老师站在我身后看了很久。
统一考试以后,就是择优录取。得益于此,数学考试成绩个位数的哥哥因为语文、政治、史地的出色,很快就接到了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这让我们全家喜出望外。我呢,自恃当年读过高中,是班上9门课(包括体育)全优的女生,填报志愿无知无畏,填的都是省外一流的好大学、好专业,录取通知书却久等不来。在已不指望之后却又柳暗花明,因为语文的优秀,被杭州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修科(后更名为新闻专修科)录取。那天,我正在车床埋头干活,车间同事送来一封信,揩净满手的机油,跑到一个没人的角落,我至今还清晰记得打开录取通知书那瞬间的心头一热,还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明亮、有点晃眼……
这一场高考经历重新唤醒了我求学的激情,才知道原来梦想沉寂心底,从来不曾远去。从此以后,大学、职场,我孜孜以求,再不敢懈怠。
那个冬天,那一场赶考,哥哥和我的人生之路就这样被彻底改变。 (作者曾任浙江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