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水平现代金融
冯建龙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行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金融不仅要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发挥相伴相随、共生共荣的作用,还要全力服务建成质量高、效率优、创新强、体制活、协调性好的经济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论断切中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只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必将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要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加投入、提效率、去通道、减链条,使实体经济融资环境逐渐生态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围绕八大万亿产业培育,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提供金融方案,既要助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也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供给侧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从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入手,尽快构建适应新经济的信用管理体系,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催生下的新企业需求,创新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全面革新信用管理。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从做业务转向做客户、从做产品转向做方案,建立“渠道+场景”“线上+线下”的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供给体系。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持续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金融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国家战略,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金融无疑是关键一环。要依照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供给,创新符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旅游、环境整治等融资要素的“三农”特色产品,从整体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供、销环境,加大对农村特别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主体、“三权”改革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农民信用数据库建设出发,构建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金融互联网,将搭建农民个体的信用体系作为破解融资难、融资慢的主路径。创新产品盘活“三权”,让信用和产权成为农民融资资本,促进创业增收。以合理定价的充裕金融供给,平抑充斥在农村市场的高利借贷,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借鉴金融骨干下派乡镇挂职模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融资、融智,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注入金融动力
建立包容共享的绿色生态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必须持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建设的资金需求和融资特性,创新信贷模式,匹配具有绿色特点的融资产品,助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发展绿色金融,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有计划、前瞻性地区别对待绿色新兴产业和传统落后产业之间的信贷转化,以资本节约、质量改善、效益提升为核心,引导资金投向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污染防治等领域,加快建立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商行+投行”的形式,发行绿色金融债,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丰富绿色金融服务内涵,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浙江省分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