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第二要闻版

货畅四海,下一步如何发力

——“一带一路”浙江新机遇观察之二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货畅四海,历来是走在前列的浙江人最大的优势,也是浙江持续打造开放强省的必然要求。

  当前,浙江正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其中国际贸易枢纽是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外贸大省浙江在贸易畅通上有哪些发力空间?又有哪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重要抓手?

  拓宽贸易空间

  要打造国际贸易枢纽,必须以相当的贸易规模为支持。

  数据之中看潜力。论增速,2014年至2016年,我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319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从2014年的9.6%上升到11.1%,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从自身占比上看,2016年,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1.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全省对外投资比重的44.4%,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占比尚存巨大想象空间。

  或许有人会问,未来要从何处谋空间?

  空间从新市场中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对于善于发掘新市场的浙江企业来说,在这些新兴市场的增量将十分可观。

  而在浙江已有基础的“一带一路”市场,则应走向纵深要空间。这几日,宁波迎来了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浙江与中东欧国家间正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空间从新领域中来。

  当前,相较于体量庞大的出口而言,进口是一块亟待发掘的大蛋糕。从中欧班列(义乌)的变化中就可以发现,从最初担心货物“有去无回”,到不久前,满载着欧洲货物的首趟伦敦回程中欧班列抵达义乌,更多的人意识到,无论消费升级还是产业升级,进口需求越来越大的中国市场正是浙商大显身手的舞台。

  此外,相对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浙江无论在信息技术,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有着先发优势,服务贸易可谓是“一带一路”上的新蓝海。相关专家表示,未来,浙江可在重要节点设立文化交流中心、中医药中心等载体,以信息技术、文化、教育、旅游和中医药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发挥制度优势

  要建设国际贸易枢纽,在贸易体量不断攀升、贸易市场日渐多元的同时,也亟需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想要达到货通四海的目的,要打造真正的开放强省,浙江必须发挥好体制先发优势,在一些领域掌握制度性话语权。

  今年新挂牌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便是浙江争取国际贸易话语权的机遇之一。

  浙江自贸区围绕油品全产业链投资贸易便利化进行探索,其核心便在于制度创新,从而建成国际大宗商品综合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提升大宗商品市场定价、交易规则制定和全球配置能力,使得浙江在大宗商品全球配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如果说外贸大省是浙江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枢纽过程中的基础优势,那么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则是人有我优的鲜明比较优势。

  有专家表示,当前,全球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规则制定尚处于空白阶段,而浙江在这方面既有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制度优势和实践优势,又拥有10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的集聚效应,以及阿里、网易两个全球知名、全国前列的跨境电商平台,最具有跑出加速度、赢得话语权的可能性。

  当前,浙江已正式开启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全球两大“数字中枢”——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和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eWTP还将在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从而使得浙江在建设“网上丝绸之路”上实现弯道超车,在国际网络贸易规则制定中赢得主动。

  同时,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向纵深推进,我省正在探索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制度,为中小企业“买全球、卖全球”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随着境外经贸网络的不断延伸,浙江正借鉴兄弟省份设立国外办事机构的经验,未来或可在中东欧等重点合作国家设立全新体制的浙江办事处,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地方间有效的经贸合作沟通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浙江正在积极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在新的试验田里,必将迎来丰硕的制度创新成果。


浙江日报 第二要闻版 00002 货畅四海,下一步如何发力 2017-06-09 4191395 2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