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奥数升学各归各

  3月19日清早,杭州万名孩子冒雨赶考的壮观情景和考场门口家长群伞如云的等待场面,一下子击中了许多人的心。本周三,一张红底黑字的通知“砸”了过来:杭州希望杯二试取消。3月23日上午,剧情再次反转,希望杯官网首页发布《关于“杭州市取消希望杯第二试”的声明》,表明希望杯第二试将如期举行。

  从没有一个奥数杯赛,像希望杯一样令杭城许多家长情绪蹦极,在希望与失望中快速切换。透过希望杯这一地鸡毛,我们还得思考些什么。

  有人说,这次希望杯“比较倒霉”,因为参与者多,树大招风被盯上了,才遭此反复。初听似乎有几分道理。在小学生目前流行的奥数杯赛中,希望杯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华杯赛、走美杯、中环杯、挑战杯……哪个杯都可能让家长和孩子人仰马翻。

  需求决定市场。对孩子而言,奥数杯赛的“需求”是什么?不可否认,一些孩子是真爱。研究证明,只有5%至10%的孩子大脑发育较早,能力强一些,比较适合学习奥数,大部分孩子不适合。但现实的情况,在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中,参加奥数兴趣班是相当普遍的事。采访中,有一些小学生家长说,孩子班里至少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学奥数,有些孩子甚至同时在两三个地方学。大量的孩子不去游西湖,没去看春花,把课余时间投入到奥数培训和刷题,图什么呢?不少家长私下里叹气说:“总想能升个好的学校。”

  浙江教育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学校之间还是有差距的,比如杭州分民办初中与公办初中,前者更受家长欢迎。尽管许多学校也表示,不会以奥数杯赛为唯一录取标准,但在家长心里依然有杆秤,甚至有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只要有能力,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是很舍得花功夫,也容易焦虑的。因而也很好理解当希望杯二试取消时,一些家长忿忿的心态:不想拼爹的途径又少了一条。有人打趣说:进入初中之后,还去考杯赛的才是“真爱”。

  然而,这样的奥数热潮、日益庞大的综合产业链,事实上是没必要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让“奥数热”冷下来。就像很多文娱专业领域一样,奥数也应该只是少数有天赋者的选择。

  关键在招生和教学导向设置上。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设计上完善政策,让奥数与绝大部分学生升学脱钩,众多中学在日常数学教学安排上,淡化奥数色彩。至于奥数相关教育培训过度的产业化、商业化,其实不用太搭理它们。我们都相信,真正的奥数爱好者和不想赚钱的培训机构,都是极少数。招生和教学导向改了,其他也会慢慢正常的。说真的,对“奥数热”,多年来社会各方没少喊口号,实际行动却没多少。拿出担当,尽早让奥数回归奥数,让孩子天性回归孩子。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奥数升学各归各 2017-03-24 浙江日报2017-03-2400005 2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