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仁德济 医者大爱存
本报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方序 郑芬芳 鲁青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浙医二院的回答是:Heart(良心)、Head(才智)、Hand(技能)
百年仁德济 医者大爱存
本报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方 序 郑芬芳 鲁 青
“好的医生应具有3个‘H’:Heart是心中的良知,Head是大脑里的知识,Hand是手上的技能。”100多年前,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首任院长、苏格兰医生梅藤更向医院员工阐述了为医之道。岁月荏苒,如今,记者走进这家有着147年历史的医院,惊喜地发现,从老院长梅藤更到现任院长王建安,一代代“浙二人”,继承发扬着“3H”理念,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济世救人”的初心,用刀尖上的精湛技艺、不断创新的知识体系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带给病人全新的“3H”体验,即Heart——心智健全,Head——头脑灵光,Hand——手脚灵活,在融洽的医患关系中让患者感受到了平等、尊重和温暖。
Heart:
医者仁心 向阳而歌
泛黄的黑白照片上,一老一少,拱手作揖,相互行礼。小的四五岁光景,长衫马甲;长者一身西式装扮,弯腰成90度,生动传递了医患之间的谦顺和尊重,这张意味深长的照片已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的人文典范。
这位长者,就是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院长、苏格兰医生梅藤更。100多年前,26岁的梅藤更来到杭州,在广济医院工作了整整45年。在他身上,医术与仁心并存。
两年前,这张鞠躬图被塑成雕像,立于浙医二院门诊楼前。春去秋来,这一从历史尘埃中“复原”的景致,时刻提醒着浙医二院的医护人员,勿忘济世救人的初心。
如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所说,若将梅藤更先生“3H”排个序,他毫不犹豫会将“heart”(良心)排在首位。王建安说,唯有医者的良心、道德,才能让不断创新的医疗技术、不断精进的医疗知识体系,通过医生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大脑,真诚地为患者服务。
在浙医二院的发展中,仁心始终贯穿在一个个感人的医患故事间……
嗵——的一声,杭州通惠路金城路交叉口,年仅18岁的萧山男孩王泽超,被一辆水泥槽罐车压过,下盆腔当场粉粹,血流不止。躺在一家医院昏迷的王泽超的家属,收到了一次又一次病危通知,主治医生无奈地对家长说“放弃吧”!王爸爸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孩子转送到浙医二院急诊科。
“创伤范围大,存在并发感染,5个脏器几乎衰竭。”面对病床上如此危重的男孩,急诊科主任张茂说,一定要尽百分之两百的努力,让男孩活下来。在重症监护室的3个多月里,因创伤面大,男孩每天都需要8个护士花两小时来换药。为了更精细地治疗王泽超,医护人员还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时时关注男孩的点点滴滴。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照料下,王泽超迈向死神的脚被拽了回来,那个爱唱歌、会跳舞的阳光男孩回来了。在与病魔争夺的时刻,医护人员对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创造着生命重生奇迹。
从死神之手抢回生命的案例,时常在浙医二院上演。
“再按30下!再按30下!”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抢救,显示仪上依然毫无生命迹象,可护士长陈水红却依旧喃喃自语,她的双手继续按压患者胸腔前,不肯离去。没有人相信,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持续按压动作,最终换回了一位来杭游玩却猝然倒地的甘肃小伙的生命。
2014年震惊全国的“公交车纵火事件”发生后,浙医二院当晚收治了全部成人重伤患者19名。其中,一人95%深度烧伤,超过烧伤面积60%的有7人,有16人需要气管切开。“333”紧急呼叫机制,让医生在15分钟内,完成8例气管切开手术,为大批重症烧伤患者成功救治赢得时间。
猝然加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在生死之际,医务人员用大爱和无私给了病人生的希望,并创造了一个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群体重度烧伤患者零死亡。
爱能温暖人心,爱能创造奇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被最美妈妈吴菊萍托举救下的妞妞如今已上小学,而浙医二院脑科中心主任张建民至今还记得妞妞当初被送进医院的情形:小小的身子从10楼高空坠落后,左手和右脚动弹不得,眼睛几乎失明,生命非常危险。在医护人员充满爱心的精心医治下,妞妞神奇般地活了下来。如今,爱穿小花裙子、抱着毛绒兔子的妞妞,正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像花朵一样向阳而歌。
12月13日,在遂昌苏村山体滑坡中被救出的孕妇占叶秀在浙医二院顺利诞下一名女婴,取名“苏安宁”。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中,占叶秀左下肢开放性骨折,被送往浙医二院后,10多个科室的专家对她进行了多学科会诊,通过几个月的救治,母女均安然无恙。
在汶川地震危重伤员身旁,在埃博拉病毒重灾区,在重大疫情、灾情、突发事件面前,浙医二院医护人员总是参与其中,随时等待着治病救人。“仁心”,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触动着他们最柔软的仁爱之心。
正是这份超越国界的医术、仁心,让浙医二院在G20杭州峰会医疗应急保障中,承担了主会场的驻点医疗保障,参与了所有环节的保障任务。他们围绕紧急救治,创新性地实施“急诊症候群”模式,成为G20杭州峰会应急保障的样板。浙二先后接待美、俄、法、日等9个国家的来宾12次实地走访,多个国家表示愿意将浙二定为首选保障医院。
Head:杏林圣手 创新不辍
在浙医二院门诊大楼前,有一个巨大的门楼,蔡元培先生所题“济人寿世”四个大字,就刻在红色门楼上。
门楼外,车水马龙,一派繁华。
门楼内,八旬高龄的彭淑牖教授清瘦儒雅,本应含饴弄孙的他却依然活跃在手术台、研究所,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一年要做200多台手术。他在肝、胆、胰、脾、胃、肠等整个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攻克了“胰肠吻合口漏”世界难题,发明“神刀”改写了世界外科器械史。经由彭老之手,肝门胆管癌切除率82.5%,远高于当时32.5%至60%的国际水平。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院长王建安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思索:如何才能不开刀就对那些年老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换瓣。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王建安带领团队引出并改良不开刀方法,向动脉借道,给心脏换“门”,一举突破国际医学界对这个领域治疗的相对禁忌。如今,由他主刀完成的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近300例。
前不久,因“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闻,让浙医二院上至院长下至急诊科,接到了无数咨询电话。这是进行30年肿瘤研究的胡汛教授和放射介入科的晁明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杂志《eLife》上的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在40位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了一种为“TILA TACE”的治疗,有效反应率100%,初步统计,病人的累计中位生存期已达3年半。这项创新研究,为众多备受癌症折磨的患者带来了延续生命的希望。
不难发现,在浙医二院医生精湛的技艺背后,是医院机体内涌动的创新血液。今年9月,浙医二院最新推出了一个堪称开创性的举措:由众多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以及工程师、材料专家、研发专家、创投公司等来自各个领域的团队成立广济创新俱乐部。通过该平台,可以把基础研究、基因、蛋白、检测检验、材料科学、工程、影像等学科的医生、研究人员都串起来。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预警,到药物治疗、器械准备、心脏移植等全部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整体上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激发每一位医生的创造活力,就是为了让每一棵生命之树长青。”在王建安看来,小到一把手术刀,一根心脏神经,都有着无限的创新可能性。而创新,也推动着浙二从20世纪初“远东最好的医院”,到如今成为浙江省多个学科发源地,创下多个全国领先。
王建安告诉记者,要践行仁心、解除病人的痛苦,必须依托先进的知识、高超的技术。这些年来,浙医二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建立了最早的远程会诊中心、实施了国内首创的门诊化名医可视远程会诊项目、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在国际上最早发现三个与大肠癌相关新基因;发明凭人脑“意念”控制机械手的“脑机接口”技术;建立全国首个实现全数据互联互通的网络医疗体系“广济医院”;两次通过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建起省内唯一具有成功救治经验且是两院区共建的双停机坪,成立中国最大“空中急救联盟”……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病人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Hand:国际标准 服务至上
“仁爱而劳”,这是浙医二院首任院长梅藤更和员工们说过的一名话,这句话被浙医二院员工不断传承。
“出于仁,我们爱;出于爱,我们做;在生命面前,大家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王建安说,为此,浙医二院强化了服务理念,并以最严苛的国际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2013年初,素有“全球医院最高标准”之称的国际著名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总部发来通知,浙医二院通过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这份正式通知的最后写道,中国公民应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实现最具有挑战性目标、持续提升质量到更高水平而骄傲。
这意味着,今后杭州的百姓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国际标准”级医疗服务。
“JCI大大小小总共有几百条质量监控指标,为的就是让患者在医院看病更安全。浙医二院以高品质通过JCI,拿到一张世界名片,向全世界患者表明,到这里来看病是放心的。”院长王建安说,
在浙医二院,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
微雨的冬日,记者走进浙医二院急诊病房,忙碌的护士正招呼着病人,主治医师正在抢救刚推进来的患者,一切看起来紧凑、有序。作为全省一站式急诊复苏单元,送往这里的危重患者在这间不大的房间,就可完成所有应急诊治检查和施救措施,为接下来继续治疗赢得充裕时间。
急诊复苏室一侧,是一个恒温箱,常年保持在36摄氏度。打开箱门,上面一格摆放着生理盐水,下面是平整摊放的患者服,摸上去暖暖的。这个微小的细节,让遭遇突发状况送来的患者,挂上吊瓶、换上服装时,感到阵阵温暖。
进入重症监护室前,会有个不大的家属等候区。橘红色的地板和沙发,墙上挂着一幅旅法画家赵无极《海天朝霞》的临摹版,像极了梵高那片热烈、饱满的向日葵;一旁,是一棵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
张茂主任说,这是他游学法国时非常喜爱的一幅画作,朝霞,象征着重生。他们希望,重症监护室不是通向地狱之门,而是走向重生之路。
细微之处见诚挚,在浙医二院比比皆是。在无痛肠胃镜科室,为提升患者的舒适感,这里早已实施了无痛肠镜检查;而之前做肠镜,患者都要穿着开裆裤,来回走动非常不雅观。科室医护人员专门设计了一款裙子,套在开裆裤上,烦恼迎刃而解,患者做肠镜时再也不担心“走光”的尴尬了。
早在1996年,西方学者就宣布当今医学已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时代。其实,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传统理念。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从以往的重技术轻沟通,重经验轻循证,到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不仅要从行为方式转变,更要从思想理念来转变。在浙医二院,我们看到了这种转变,即“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王建安常对员工说,当病人把生命交到你手中的时候,这是莫大的信任。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尊重病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才能对病人有百般的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生命无价,在点滴间我们看到,一个从患者本位出发的现代医院,满满地承载着医者的初心和患者的安心。
王建安院长期待浙医二院是患者希望和重生的灯塔。即使充满艰辛和挑战,“浙二人”依然会不懈努力,坚持每日提供优质、细致的医疗服务,相信终有一天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犹如灯塔般照耀每一位患者,成为他们信赖,感到安心的目的地医院。
红墙下,爬藤青青,石榴花红;门楼前,紫薇花开,芬芳满园;小院中,绿树成荫,光影斑驳。斗转星移,147年。我们看见,一个崭新的、温情的、现代的、充满活力的浙医二院正朝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