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咨询委三农发展部部长顾益康——
精准脱贫之后
是精准小康
本报记者 丁谨之
2015年全省26个欠发达县摘帽后,省政府咨询委三农发展部部长、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益康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从精准脱贫到精准小康,是我们的目标。”他说。
顾益康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出台的众多与“三农”有关的重大政策、措施制定,以及农业法和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浙江乃至全国许多重大涉农政策,都闪烁着他的智慧火花。
日前在接受专访时,他告诉记者,省政府咨询委已立题对这些摘帽县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大力发展生态美丽经济。”顾益康认为,这是新时期帮助浙江农民增收的良策。
省政府咨询委三农发展部部长顾益康——
精准脱贫之后
是精准小康
本报记者 丁谨之
记者:浙江在全国率先高标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后,接下来您的关注重点是什么?
顾益康:摘帽后,26个重点山区县,仍是省政府咨询委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十二五”期间,这些山区县走上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赶超之路,成功摘除了欠发达县的帽子。但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这26个县依旧有短板:农民收入总体偏低,县财政收入总量偏少,农村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持续关注这26个县,是为实现从精准脱贫到精准小康,进一步扩大绿色发展成果,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以建设绿色浙江大屏障、清洁安全大水源、全域美丽大景区、生态经济大高地、幸福生活大家园和山区小康大样板为目标,进一步找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主抓手,强化原动力、开创新境界。
记者:这26个县的发展能为山区绿色发展提供哪些经验?
顾益康: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坚持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建设互促共进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机制,坚持把小县大城、小城镇发展与下山脱贫、异地搬迁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改变城乡面貌。
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生态经济发展互促共进,致力于发挥生态优势,把生态经济确立为山区支柱产业,从严把握招商引资的环保门槛,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地。
坚持协调推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和一二产业转型发展,呈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好势头。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这些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6个县中,一半以上的县三产比重已超过二产,许多县都实施了退二进三,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同时推动农旅、商旅、工旅结合,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坚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构筑城乡互联互通的生态富民大平台。一手抓农民进城创业就业、回乡创业就业,一手抓市民上山下乡的投资创业。
坚持协调运用好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转型发展中的主导引领作用。政府注重创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产坏境和生活环境,运用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转向绿色发展,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的奖罚制度,引导企业发展走上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轨道。
记者:您认为在下阶段26个县如何加速实现精准小康?
顾益康:这些地区应更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寻找加快转型的实现路径、载体和抓手,不断增强动力。进一步发挥县内生态资源优势,把生态美丽经济培育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在此过程中,需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统筹规划,努力打造美丽县域升级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推进山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生态+”美丽经济,使其成为实现低收入农户从精准脱贫到精准小康跨越的产业支撑。
同时,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依托“绿水青山”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城乡一体的资源要素新市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的新规制。
另外,凝聚全社会合力帮扶,如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科技人才保障,继续推进科技人才结对帮扶;构建能全面评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水平、质量和绩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比较科学和可操作的绿色发展、绿色GDP和幸福民生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