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五水共治”提升文化软实力

  水是文明之母、文化之魂。从文化角度看,“五水共治”战略不仅是新时期浙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还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大抓手,是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治水”治出了人水和谐关系,为弘扬水文化创造了新机遇。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部署中,强调绿色生活方式,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美丽人居环境等各类创建,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干部群众心中牢固树立。从社会意义上看,“五水共治”就是以“吾水共治”之责全民治水,是城市、农村,工业、农业的共治;是思想、行政,经济、法律的共治;是党政、社会,企业、民众的共治;是水、产业,城市、社会的共治。

  “五水共治”就是要弘扬治水精神,传承治水文化,使水更好地造福于民;就是要充分认识水对于人们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敬重水、保护水、用好水,形成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氛围。水之美,乃德之美。因此,这场治水之战就具有了更深远的文化意义。

  “治水”治出了优美生态环境,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拓展了新平台。全省各地按照“控新治旧、水岸同步、标本兼治、监建并举”的原则,在打好清三河“硬仗”的同时,凸显“软实力”,巧打“文化牌”,以文化礼堂等为舞台,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群众为主力军,自编、自导、自演,开展“五水共治”等主题教育活动。各地积极树立水文化品位意识,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紧紧抓住“文化治水”这一突破口,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全面增加水文化元素,不仅治出了水清山绿的优美环境,更呼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因此,“五水共治”就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的重要抓手。

  “治水”治出了休闲度假旅游理念,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在“五水共治”中,浙江各地按照“治水美村兴乡旅、转型升级赢市场”的工作思路,从抓治水入手,再造农村新面貌;以振兴乡村休闲游为载体,积极发展农家客栈、养生养老、农事采摘等配套项目,促进农家乐转型升级,催生“美丽产业”。“美丽乡村”孕育出多彩多姿的“美丽经济”。绿水青山,不仅是今日浙江的“金名片”,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

  文化发展引领转型。在“五水共治”中,全省各地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转型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建设一批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各地通过全面推进“水岸同治”,不断优化旅游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生态山水观光、科普考察修学、休闲度假养生和商务会议旅游“五位一体”的花园式特色小镇,培育民宿产业,培育特色农家乐,实现了乡土文化与农家乐为代表的美丽经济的完美融合。

  水中有“财富”,水中有“民意”,水中有“良心”。“五水共治”就是要弘扬坚持科学、根除愚昧、摒弃陋习的文化,就是要让先进“水文化”,成为引领新时代浙江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文化。从这个角度看,“五水共治”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部】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五水共治”提升文化软实力 2016-08-19 1856345 2 2016年08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