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天涯的游子至死不减思乡情——
傅狷夫艺术特展在杭开幕
记者 刘慧
本报杭州7月19日讯 (记者 刘慧) 7月19日,“心香·飞梦——傅狷夫的艺术世界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此时此刻站在凤凰山下,让人不禁遥想,106年前杭州的湖光山色,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那一年,傅狷夫先生诞生于此,就在南山路上,柳浪闻莺附近。后来,傅狷夫先生带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远赴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他只能通过书画落款“杭人傅狷夫”,来表达他对杭州的一往情深。
然而,故乡还是迎回了傅狷夫先生之魂——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的一首古琴曲《忆故人》,让观众与远道而来的宾客共聚一堂。光束下,展厅里,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傅狷夫的艺术世界特展,就像西湖波光在人们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傅狷夫书画作品。傅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研习书画诗文。17岁时进入西泠书画社,师从王潜楼先生。抗战时期,傅先生避难于四川,受业于陈之佛先生。他历览西南名胜,在山水画的色彩运用上融古写今,中西兼并,确立其奇肆雄伟与清新淡逸兼而有之的艺术风格。赴台后,他自创“裂罅皴”“塔山皴”“点渍法”来表现宝岛风光,开山水情境一代新风,是开拓台湾水墨新境的导师之一。
——傅狷夫藏近现代名家作品。傅先生早年先后受业王潜楼、陈之佛,留下了两位先生为他示范、通函的记录;抗战时期与徐悲鸿、丰子恺等有过交往,书信往来,作品互赠,留下了许多艺坛佳话。他与于右任、黄君璧、郑月波等过从甚密,因而收藏丰富。这批藏品反映了傅狷夫一生的艺术取向,也是现代中国书画史的研究史料。
——傅狷夫美术文献。以陈之佛致傅狷夫69通手札为主。这批手札是陈之佛1944年至1949年在重庆、上海等地写给傅狷夫的亲笔信,内容丰富,为我们展现了民国时期美术家的艺术状况、生活状况及艺术市场状况,具有相当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傅狷夫先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一生坎坷曲折,但对故乡之情矢志不渝。”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说,正因如此,傅狷夫先生家属在浙江美术馆开馆后,先后4次捐赠傅狷夫先生作品、印章、藏品、文献资料。
展览上,人们可以从各种书信中一探当年文人的各种佚事。比如傅狷夫精心收集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重庆、上海等地重要艺展的请柬、展讯数十份,其中有一封由徐悲鸿亲书的蒋碧微藏画展请柬。徐悲鸿是蜚声中外的大画家,提到他的夫人,很多人会想起比他小28岁的廖静文。但其实徐悲鸿的第一任妻子蒋碧微也是一个传奇。这张有点破损的请柬,就是当年蒋碧微办画展时,徐悲鸿为邀请傅狷夫先生参加而亲笔写的。这对夫妻曾经为爱情私渡日本,却在婚后渐行渐远,最终在这次画展不久之后的1945年分道扬镳。
“父亲傅狷夫,1910年出生于杭州,2007年逝世于美国。当年家父就住在西湖边的南山路上,学画是在西泠印社。”专程从国外飞来的傅狷夫长子傅励生有点哽咽。他说,在长达近一甲子的旅居生涯里,傅狷夫对故乡始终念念不忘,他的很多画作落款都写着“杭人傅狷夫”。这次捐赠中有一枚邓白为他刻的印章,刻着“野客”二字——离开家乡,皆为野客,足见他的游子情怀。“他对故乡的情感从来就没断过。小时候他不跟我们说,只见他叹气。到了我们年长之后,才知道父亲对杭州有多么眷恋,于是我们也想完成他的心愿,让父亲落叶归根。”次子傅冬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