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环球周刊·纵深

北约华沙峰会成为以俄为假想敌的“战备会议”

北约陷入谋求“绝对安全”幻象

  在美欧与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交恶的背景下,本月8日至9日的北约华沙峰会成为了以俄为假想敌的“战备会议”。其间,北约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驻军东翼、推进反导和继续扩容等,拳拳挥向俄罗斯。

  冷战落幕已有20多年,但为冷战而生的军事联盟北约不仅没有消解,近来反倒愈加忙碌。然而,无论是俄格战争,还是乌克兰危机都已表明,北约遏制俄罗斯、追求所谓“绝对安全”的企图难以实现。冷战思维下的北约已然陷入一种“安全幻象”,危及和破坏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的战略稳定与安全格局。

北约华沙峰会成为以俄为假想敌的“战备会议”

北约陷入谋求“绝对安全”幻象

  现状

  强调威胁求生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征东认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已丧失战略互信,互把对方定位为“敌手”,双方之间结构性矛盾根深蒂固,斗争也愈来愈激烈,紧张的军事对峙已难消弭。

  冷战结束后,北约内部对于俄罗斯存在两种心态:一是认为西方“打赢”了冷战,理应把中东欧国家纳入北约,即便可能因此得罪俄罗斯;二是主张理解和倾听俄罗斯的意见,尊重其利益诉求。

  这两种心态一直并存至今,但实际上,美国的俄罗斯政策基本上由最“关心”中东欧安全的一些人制定,基本上延续了冷战思维。

  更为关键的是,北约出于自我生存的考虑,需要树立乃至强化所谓的俄罗斯威胁,从而夯实成员国之间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

  起因

  冷战思维致乱

  根据北约所奉行的冷战安全观,似乎只有持续打压、蚕食和削弱俄罗斯,打破原有的战略平衡,才能维持自身存在与安全。然而,在军事安全领域,和平往往来源于战略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往往诱发许多不稳定因素,乃至武装冲突。

  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已经表明,北约虽然号称最强军事集团,但无法真正遏制俄罗斯。

  首先,对于北约东进的战略意图和威胁,俄罗斯可谓心知肚明。俄始终把国家安全利益置于首位,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也要保证国家安全无虞。

  其次,作为传统军事大国,俄罗斯拥有多种手段进行反制,虽然一度因国力陷入被动,但当前并不落下风。

  再次,核武器是俄罗斯对北约的最大和终极威慑,俄始终注重通过核威慑维护自身战略利益。此外,北约内部利益分化以及军费长期不达标影响军事实力。当前,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北约“老欧洲”成员不愿与俄罗斯关系继续恶化,增加军事冲突的风险,正在寻找缓和的机会。

  延伸

  勾连亚太战略

  冷战结束后,北约一直不断变化,但有两样东西始终没变,一个是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另一个是美国的主导权。这决定了北约本质上从属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重要工具。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就在《大棋局》一书中,提出了欧亚地缘战略,以维持美国的首要地位。时至今日,这一战略思想仍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如今,在欧亚大陆两端,北约东扩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犹如两道铁箍,一东一西呈包夹之势,相互配合和牵连。

  以反导领域为例,在北约积极推进欧洲反导系统部署的同时,美国也在亚太地区部署或计划在东北亚部署“萨德”系统,反映出美国构建全球反导系统,追求所谓“绝对优势”的冷战思维。

  乌克兰危机一定程度上让美国被迫“重返”欧洲,但其战略重心仍将放在亚太。当前,美国试图让欧洲盟国分担更多责任,配合其整体战略,比如增加军费和承担更多欧洲防务,乃至直接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力。

  从根本上说,美国借助北约推行冷战思维,是为了维持全球超级大国地位,推行霸权主义。然而,美国和北约的做法威胁和破坏着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格局。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或集团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北约到了该破除“安全幻象”的时候了。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环球周刊·纵深 00019 北约陷入谋求“绝对安全”幻象 2016-07-11 浙江日报2016-07-1100005;1716713 2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