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第一方阵
宁波如何发力
秦诗立
日前,省委书记夏宝龙考察宁波时,要求“争取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宁波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阵的核心蓝图与路径在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已明确,即国际港口城市。围绕此愿景,省市协力,宁波开展了系列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新时期,需进一步高远视野、丰富内涵,更好理解、规划、建设以国际港口城市为内核的大城市第一方阵。
首先要聚焦做好国际化。宁波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离国际港口城市尚有距离,需把国际化作为优先的目标来追求。可聚焦四方面:一是港口的国际化,重点加强宁波舟山港集团与马士基等国际船队运营商,与招商国际、和记黄埔等港口运营商的合作,抢先打造新一代集装箱亚太中转中心,结合国际集装箱中转、拼箱业务试点力争及关联服务业培育做强;二是物流的国际化,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战略响应,在加快做强“海上”国际辐射的同时,更加关注“陆上”国际辐射短板的补缺,结合宁波海铁联运试验区、国家集装箱铁路物流中心创建与甬义新欧国际通道畅通、海外仓布局完善;三是航运服务的国际化,重点加强浙江海港集团、宁波航交所等本土航运服务商的做大做强与国际化升级,同时加强国际船队巨头、大宗商品运营商、物流及其服务商、航运教育培训机构等的区域性总部集聚,结合宁波国际航运服务发展综合试验区争创;四是高端人才的国际化,包括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
其次要创新建设港口城市。宁波港口与城市分离现象较突出,港城融合水平待有效提升,结合绿色港、安全港、智慧港建设。可重点放在四领域:一是认识上,突破围绕港口来规划、建设城市的传统思维,把港口作为宁波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阵的平台来开发、利用。这也是新时期港口经济圈建设的要义所在,即要结合国际港口城市的规划设计来系统安排港口泊位、疏港网络、临港产业、先进制造、航运服务、滨海旅游等功能区,及其内在联系,使港口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路径上,突出培育国际港口城市在人才、金融、物流、科技、教育、信息、文化和政务、商务、法务等方面的功能优势,加快港口从第三代向第四、五代转型升级,及其所需港航生态圈健全;三是载体上,突出国际港口城市所需的开放平台谋划,高标准建好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等平台,谋划好梅山新区,及其类似横琴新区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提升平台带动、引领能级;四是保障上,加快一流政务商务环境营造,结合简政放权的率先深化、先进港口城市(如深圳)治理经验与规则的主动借鉴。
第三要升级打造工业强市。国际港口城市基本为工业强市,洛杉矶、东京如此,上海、深圳、天津亦如此。宁波工业“大而不强”问题仍较突出,工业强市打造需体现三要求:一是对标先进,包括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等创业创新园创建,杭州湾高科技产业带(宁波段)、奉宁象传统工业升级带、沿海临港绿色重化带等大载体构筑,均需看齐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标兵,借力好宁波舟山港及其开放合作优势;二是补短科研,要借力和分享上海、杭州等科创中心资源,加快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标燃料油、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和智能家电、数控模具、品牌时装等产业高端的做大做强;三是融入长三角,重点融入长三角世界级石化、汽车、钢铁、先进制造等基地群、产业群,在优势互补中更好做强制造。
第四要协力建构宁波都市区。国际港口城市多以都市区形态存在,以最大化形成和发挥港口枢纽功能。相对上海、厦门、深圳等港口城市都市区培育已较成熟,宁波刚起步,需加快追赶,选择好两基石:一是有好规划,要在加强内部力量整合、升级的同时,主动争取省市协力,加快以宁波为中心,包括舟山和嘉兴、台州、绍兴部分区域的宁波都市区,在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产业与科研平台、产业与人才政策、开放与合作试点等方面,加强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二是有好胸怀,发挥好“宁波帮”大气、包容、合作的胸怀,有效协调好与周边市县的局部利益调整,保障都市区规划建设顺利;错位接轨好与上海、杭州等都市区,互动中实现功能优势互补、携手共强。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