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两美浙江

“七个率先”治五水,一江清水送下游

  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柯城,好山好水好生态是“最大家底”“最大财富”,也是吸引各方的“最大名片”、促进百姓增收的“最大本钱”。

  治水就像是一面“透视镜”,折射出柯城近几年发展理念的更新。因为始终牢记“五水共治争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担当,柯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治水方式和治水理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许多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走在了前列,形成了具有柯城特色的治水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治水亮点。其中“三换一改”转产富民模式、“全流域生态化”河道治理模式,得到了浙江省主要领导人的批示和肯定。

  其主要亮点概括为“七个率先”:

  率先提出“全流域生态治理”理念。按照“水岸同治、上下同推、干群同心”的治水理念,创新全流域生态化河道治理模式,推进“石梁溪、庙源溪”综合整治,实现了“黑臭河”向“景观河”的蜕变,成功将“两溪”打造成“最美溪流”,生态人文景观得到质的提升。

  率先实现“村级生态家园协会”全域覆盖。在墩头村建立首个“村级生态家园协会”,积极吸收村民、企业家加入协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营造“凝聚共识、倡导共建、齐心共管、村民共享”的“四共”氛围,实现“村村建会、户户三包、人人治污”的基层治水新模式。以“百村学墩头”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农村生态家园协会的主体作用,在全区推广“四共四分”的“墩头模式”。

  率先实行“全流域河长制”。深化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条河流由一名河长统筹管理,区、乡、村三级河长各司其职,构建起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河道联动联责治水体系。出台《柯城区“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落实河长职责,实现长效治水。

  率先实施“全流域生猪禁养”。万田乡、九华乡、石梁镇、七里乡、沟溪乡、姜家山乡、华墅乡7个乡镇,城区6个街道实行“全辖区、全流域”畜禽禁养,禁养生猪53.67万头,拆除栏舍面积72.78万平方米。

  率先实行“全流域禁止采砂”。柯城区自2013年底成立了砂石资源管理办公室,在全市率先对柯城区所有河道全面禁止河道采砂,杜绝在河道内泛滥挖砂,导致毁滩踏岸,影响防洪的现象,实现了河道水清、岸绿、景美、畅流。

  率先出台转产转业十大政策。积极探索禁养农户转产增收新路径,成功推出一套“猪棚换大棚、猪棚换菇棚、猪棚换厂棚、猪棚改养生”的“三换一改”等养猪户转产转业新模式,确保农民转产有门路、增收有出路。

  率先开展百村“赛水赛歌”打造“文化治水”样板。积极探索以文治水新思路,通过百村“赛水赛歌”、农民画家画“治水”、“五水共治”文艺巡演等多形式,构建起全民共治和长效治水的新模式。“好水如歌、百村赛水”活动现正在全市推广。


浙江日报 两美浙江 00012 “七个率先”治五水,一江清水送下游 2016-03-01 浙江日报2016-03-0100018 2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