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省两会特别报道·新观察

从治理雾霾看供给侧改革

  用新能源替代部分高排放的旧动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油品改良还是新能源汽车替代,治霾离不开高水平有效供给。

从治理雾霾看供给侧改革

  袁华明

  “牵着你的手看不见你的脸。”国人已闻霾色变。治霾,这场硬仗必须打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大雾霾治理力度”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省将完成17台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淘汰改造8000台燃煤小锅炉,同时新建100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10000个充电桩,全面淘汰黄标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既对新能源等低排放产品和设施做加法,又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和设施做减法。

  我省提出,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一片污浊的天空带入全面小康,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从治理河道环境到治理天空环境,水清、岸绿、天蓝的人居环境,需要供给方提供更好的产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这样的目标。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加大治霾力度,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新能源替代部分高排放的旧动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被发达国家实践证明了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油品改良还是新能源汽车替代,治霾离不开高水平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侧水平,需要提供更好的产品,不仅仅是用户个体的体验舒不舒服,还要看这个产品对资源禀赋的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多重因素。从这个角度讲,把供给水平提升上去,对于治理雾霾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方面,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环境问题,很多人天天关注PM2.5,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就在于没有尾气排放,加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有购车补贴、上牌不限制等政策扶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可以为低能耗、低污染的产能腾出空间,黄标车不能有了,质量不高的油品也要淘汰。可以说,减少雾霾中的尾气因素,在汽车保有量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提升油品质量仍是关键所在。

  雾霾之下,有人选择购买净水器、口罩等“防霾装备”,这些产品质量不错,而且也都受到欢迎。问题是,这些是“治标”的产品,不是“治本”的产品,雾霾之下应当瞄准的还是控制和减少尾气污染的油品等。这方面,国内的相关企业应当利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时机,不断创新,供给高品质的油品。

  当然,提高供给侧水平也不单单是产品的升级,也需要制度供给的配套。一个好项目、好产品,也不能少了响应的政策措施。不少代表委员提到,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这一点基本上有了共识,但是新能源汽车各地补贴有较大差别,加上充电桩建设还不完善,影响了生产商的积极性,也影响到用户体验,希望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政策。可喜的是,不久前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加大充电桩站建设,我省也将出台相关的规划,社区、公交场站、城市公建设施、停车场等都将是配备充电桩站的区域。

  雾霾已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唯有强化创新驱动,提高有效供给的水平,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新观察 00012 从治理雾霾看供给侧改革 2016-01-28 浙江日报2016-01-2800020;浙江日报2016-01-2800019 2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