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健康产业供给更给力
朱玲
大众的健康需求在日益高涨,我们的健康产业供给也该提速跟进。改善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条件,鼓励健康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期待健康产业供给更给力
朱玲
亲,2015年你医保卡里的钱都花在哪里了?肯定有人嘀咕,这个问题问得真多余,医保卡的钱当然用来看病买药,不然还能干啥?
这还真不一定。近日,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有委员提议,别让医保卡里的余额继续沉睡,可以把它用到运动健身上,大家去健身房锻炼,也能刷医保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相当于把看病买药的钱,提前花在了预防生病上。
作为一枚运动狂人,听见这个提议,差点当场起立鼓掌。体育健身是为了健康,看病吃药也是为了健康,不违初衷,盘活资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事实上,类似建议在去年两会上也有过发声,在个别地市,如湖州市德清县,已经试水将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目前,全省尚未大面积推广,可能是因在操作层面上有许多困难待调研与解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以前, 健康就是不生病,好日子就是天天有肉吃;现在,大伙都开始重视膳食营养均衡,绿色有机、荤素搭配,体育运动成为了一种大众时尚,西湖边、操场上常常可见慢跑的人,羽毛球馆、网球场经常人气爆棚,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运动中充实心灵。可以说,这是社会转型与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迈入全民健身时代。对于百姓而言,运动健身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而是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而现实中,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状况堪忧,浙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1.5平方米,虽然已领先于全国平均数值,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却有着十倍以上的差距。
大众的健康需求在日益高涨,我们的健康产业供给也该提速跟进。把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还给体育,真正用于百姓健身,迫在眉睫。在此次省两会上,也有委员针对如何让扶持全民健身的政府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提出了建议,要让拨款流向真正缺少经费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承办的体育场馆。
去年,浙江省举办马拉松、越野跑等比赛71场,在赛事规模与增长速度上都领跑全国;未来,杭州还将承办2022年亚运会。浙江体育产业风生水起,实际上,这也是改善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条件、鼓励健康产业发展的好契机。比如,沿着绿化带、林荫道,多修建一些健身路径,让运动风尚成为一道风景;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社会体育场馆服务,盘活资源,惠及于民;制造业应抓住消费者高涨的健身需求,在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上下功夫;“互联网+体育”是创业创新的一片蓝海,有志者不妨放手一搏。
其实,这些只是健康产业的冰山一角,医疗、体育、养老等领域都大有可为。在日前省两会新鲜出炉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七大万亿级产业,健康产业与信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旅游业等一道,赫然在列,这将是一个大手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看,紧跟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提高产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扩大有效供给,这七大产业将迎来属于它们的春天,经济转型升级也必将柳暗花明。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