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省两会特别报道·在现场

文化的“短板”在哪儿

  25日上午,政协文艺、社科、新闻出版界别组举行联组讨论,三个组的委员们大多来自文化战线,讨论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文化。

  “要我说,今天给文化发展找短板,这文化既是长板又是短板,还可以说它根本不是板,而是粘合各条板之间的胶水。”省政协委员、宁波市审计局局长陈佳强一开口,会场安静了下来。他解释,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要有社会价值的引领、行为上的引导。文化无处不在,城市视觉形象的展示上有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也要体现文化内涵。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3年,省政协委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郭艺一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就睁大了眼睛“盯着文化看”。“ 2016年主要工作写到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她说,自己立即想到了浙江的传统手工业。“历史经典产业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而目前对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很欠缺。”

  郭艺公布出她的调研结果:我省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的190项地理标志中,传统手工艺知名品牌只有东阳木雕、龙泉青瓷、青田石雕3项,缺乏商标权保护意识的结果就是知识产权被侵犯,市场被伪劣产品充斥。她举例道,西湖边卖的西湖绸伞很少有杭州本地产的,现在市场基本上看不到一支工艺精致的湖笔……“这既需要对企业加大资助力度,也需要注重品牌保护。”

  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京剧团团长翁国生去年底带团去了温州农村的好几个文化礼堂演出,所见所闻让他感慨“老百姓实在太需要优秀文化的引领”。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新增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一句,他更是有话要说。“老百姓都爱看省团的节目。文化礼堂建立了,就不要闲置,配套的专项投资要跟上,好让我们这些院团常年不断到基层,把百姓爱听的好声音唱响!”

  “那我代表基层农村文化礼堂的工作人员热烈欢迎你!”话音未落,省政协委员、海盐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敏迫不及待地表了个态。

  (本报记者 石天星)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在现场 00009 文化的“短板”在哪儿 2016-01-26 7123414 2 2016年0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