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社会

城市治堵,
贵在以人为本

  陆遥

  杭城“禁左”第一天,效果如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沿线居民对理顺“打结”路口表示喜悦;也有市民提出,午夜车流骤减,是否仍要禁左,交通管理措施能否更灵活、人性?杭州交警部门回应,“禁左”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出行群体和单位带来不便,但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体现了“小限制、大方便”。

  城市治堵,贵在对症下药。局部管制的关键在于“取点”,在经常出现拥堵的路段和区域,采取“禁左”和单向循环等方式,自然能有效缓解拥堵。据介绍,涉及全天“禁左”的路段,都是核心商圈周边、写字楼密集处的小路口,需要解决的都是小范围内的拥堵状况。交警部门指出,此次9个“禁左”路段的划定,是基于深入调查交通流量后,对于局部结点拥堵作出的选择。

  由此可见,此次杭城“禁左”措施,紧盯的是一个个管理和服务的细节。细节虽小,但往往是问题累积所致,也是症结所在。事实上,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比追求“大”而“新”更重要的,就是“小”而“精”。在治理与服务上,只有落细、落小、落实,体现精细化、人性化,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亲切感。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坚持共治共享,发动全社会参与,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

  城市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需以人为本,目的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之前,我们都有理由问问普通市民的感受,听听他们的愿望和意见表达,并将合理意见吸收到决策中。说到底,城市治理的破题,需要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配合和支持。如何体现兼顾各层次、各阶层的利益,让尽可能多的群体受益?如何在城与人、管理与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唯有让民意在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这座城市才更显文明,更有温度。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6 城市治堵,
贵在以人为本
2016-01-13 4314007 2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