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政治纵深

街头驶来文明车

  本报记者 张丽

  【见证】 2015年11月12日

  政治周刊·视野 《浦江文明车评选激发正能量——街头绽放和谐之花》

  【手记】 “浦江日前开展文明车评选活动,尝试用制度规范文明驾驶。”接到这一选题,我马上想到“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这名女司机两次突然变道险酿事故,被当街殴打。

  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太熟悉了,随意变道、乱打远光灯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引发的恶果,几乎每天都在城乡发生,浦江也不例外。因劝阻车窗乱抛物行为,一名环卫工被车主殴打,暴露出驾驶者的陋习。

  通过文明车评比,真能提高驾驶者的素质?我带着疑问来到浦江。评选方法并不复杂,无事故、无违章者当选文明车,可享受减免停车费、保险优惠等奖励,不文明车则会成为重点管理对象。这一制度由县文明办、公安局交警大队等联合执行。

  尽管采访时该制度实施不久,但“文明车评选”已成为浦江人的热词,从评上文明车能享受什么奖励,到怎样才能评上文明车,再到反思自己驾驶行为的不足,舆论正朝着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发展,“通过硬性的制度,培养文明行车,最终将此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近些年来,诸如不文明行车等现象,可以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却浑然不觉地陷入了精神疲软的窘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写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浦江文明车评选活动带来的启示是,文明不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只有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才能久久为功。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8 街头驶来文明车 2015-12-31 4114289 2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