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让创新成为生存方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是未来首要的发展理念。其实,从创新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看,致力创新应成为世人的生存方式。

  这里从人类最原始的劳动功效说起。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就是从那磨石头的哗哗几下开始(制造使用工具加之劳动中产生的语言)使人猿分道扬镳,使人类走向文明。

  因为人类这种有意识的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马克思以此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并“从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历史的钥匙”(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具体地说,由于人类受智慧理性的作用,在劳动中不断创造工具和更新技术,优化劳动形式,提高产出效率,促进了人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迁文明,即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第一神力。

  马克思的上述创新思想散论于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诸领域。藉此基础,首次从经济学视域系统提出创新增长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他于1912—1939年间先后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等论著,将创新放在增长理论的中心地位,由此衍生出诸多创新经济学派。以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和基本要素,创建了著名的索洛经济模型,并实际测得美国1909—1949年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占到87.5%。

  话说到此,究竟何为创新呢?

  经济学将创新界定为新技术手段或新生产方式在生产中的应用,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简单地说,凡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的行为都是创新。其实,创新是极宽泛概念,说白了就是由“创”而“新”,含创造、更新和改变三层意思,都归旨于目标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从学术到生产到生活,创新需要无所不在。如老百姓过日子,改进了食材搭配,菜品味道好了,营养高了,也是创新。

  依上说法,中华民族古代就极富创新能耐:一是知变。“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易传·系辞上》),倡导顺时应变。二是知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与时俱进。三是知新。“为道也屡迁……唯变所适”,勇于适变鼎新,进而拿出了炫目寰球的四大发明。

  但后来就差点了,有些东西竟延续成今天创业创新的精神羁绊:一是从人从众。缺乏独立的思维创新和行为选择,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二是畏惧风险。万事求稳妥,就业进机关,想钻保险箱。三是难容失败。战国时苏秦创业失败后“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的境遇常现。世态上多锦上添花,炎凉中少雪中送炭。四是看客心理。眼高手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创新抑制力归根结底是我国存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及其劳作方式决定的: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耘其田各食其粮,社会同质性极强,无需标新难容立异。同时,从汉武帝设立太学开始,我国教育就是统一教材、同张试卷、标准答案,模板化育人,缺乏创新思维训练。

  那如何消除抑制鼎力创新的因素呢?

  ——建设创新社会文化。在全社会倡导三种精神:一是风险精神。创业创新与风险相伴。大力弘扬风险担当意识,鄙视安逸,敢冒风险。二是独立精神。鼓励独立思考的行为选择,并给所谓的另类群体留足生存空间。三是宽容精神。宽容失败,宽容一切可以宽容的人和事。

  ——培育创新思维模式。一是逆向思维。克服从众思维惯性,寻思与众不同想法,收获独辟蹊径惊喜。二是差异思维。如改变一般的做事方式或普遍的商业模式,可显差异创新思维之效。三是补位思维。在已有基础上寻找可改进地方。中国和日本的马桶盖区别就在这里。

  ——选准创新实践路径。一是由需选项。着眼于为别人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围绕用户需求用户满意选项目,创业创新才会成功。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就是应治疗越战时疟疾肆虐的需要。二是由小起步。一步登天,恐多失败。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原先的创业目标只是用于哈佛大学男女生交往需要。

  创新是时代召唤、价值源泉,显示民族精神。从日常生活开始,思变更新求优,使创新成为我们的思维模式、行动自觉和生存方式。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让创新成为生存方式 2015-12-11 4079282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