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难忘的记忆

  我和台湾太公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浙江温州,另一次是在台湾新竹。

  与太公初次见面时,我才13岁,而太公已是83岁高龄了。太公本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只是在1949年去了台湾。那次他回到温州,虽前后只逗留了十多天,可仙岩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就去了两次,其中一次,我也跟着去了。

  据太公说,1944年底日军再犯浙南,温州第三次沦陷。时驻温州的国民党第33师退守仙岩,构筑工事。太公当时正是军中的士兵,他在仙岩寺中度过了令他无法忘怀的两个月。在那两个月里太公坚决执行命令,和战友们英勇抗击日寇。转眼已过六十多年,彼时血气方刚的青年战士也成为了耄耋老人。

  故地重游时,太公的脸上神情很是安详。可从他微微颤抖的声音中依然能察觉出他内心的汹涌波涛。我们一路走着、说着,太公偶尔还会停下来,指点着某个地方,说上一两句。可到了梅雨潭边时,他停了好久,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他竟轻吟起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这是朱自清先生《绿》中的名句。虽然老师曾要求我们背诵过,可我还是没法流利背下来,太公却是脱口而出。吟完后还赞叹了起来:“这梅雨潭还是美的,是绿,可感觉起来总觉得没有当兵那时的绿哟——”太公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着,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多少年后,再回想起太公当时的感慨,我似乎理解了一些。于太公而言,他盼这一日已半世纪之久了,那次回乡,特别是两到仙岩更是了却了他的夙愿。或许在太公眼中,那倒映在梅雨潭中的依然是他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吧!

  记得在回家途中,驾着车子的父亲突然对我说了句文绉绉的话,他说:“仙岩的梅雨潭最有名的是她的绿,而太公的生命色也是那种绿哟!”想想也是啊。老师说,绿色代表活力,象征和谐,是一种悦目的温润色调。太公虽已老,可他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坐在副驾的太公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转过头来对我说:“台湾也好,大陆也好,看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也高兴啊!”是啊,绿也好,红也好,这是多么经典的搭配,绚丽着,和谐着。

  回家后我重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作者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刹笔,想起同是第二次来到仙岩梅雨潭前的太公。想必太公在半个世纪后的梅雨潭前更是感受到了那般绿,那种只属于他自己的滴翠的绿。

  太公要返回台湾时,我们内心都很是不舍。上车前,太公特意蹲下来,抓着我的手,一再叮嘱要我们到台湾玩。

  直到2015年的春节,我们的赴约之行总算启程。我们一大家子在新竹见到了太公。饭后,他从书橱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两块用绸布包好的小石头,颤抖似地指着其中的一块说:“这块是当兵那时我从仙岩的山上带回的,几次搬家都还没舍得丢。”他又指起了另一块,说:“这块是我上次从仙岩带回的,人老了,总想留点家乡的东西,做个念想儿。两块石头在一起,也有个伴了。”我察觉到太公说话时眼中似乎盈满泪光。

  在台湾的日子里,太公带我们去了忠烈祠、中山堂等地方,他给我们讲了他在那里的经历,都是美好的记忆。临别之际,太公再一次抓住了我的手,好像要说什么,终也没说,只是僵僵得抓着。那一刻我的思绪仿佛又飞到了四年前的仙岩,又想起了他说的那句:“台湾也好,大陆也好,看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也高兴啊!”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难忘的记忆 2015-12-11 4074650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