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依托互联网+,与50多家地县级医院实施远程联诊
“云”端医院走入生活
记者 董颖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盛羽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人们对大医院的普遍印象,但今天,桐乡市乌镇五星村的徐大妈告诉记者:“其实挂专家号也没那么难,还能省去不少医疗费和交通费。”
原来,一个月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通过“邵医健康云”平台,在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了“云门诊”,只要基层医生申请,通过远程会诊软件,邵逸夫医院的专家就能在异地会诊患者,而现在,这条“专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了起来。
“云”医院,背靠实体医院
身在杭州的邵逸夫医院全科专家医生戴红蕾出现在“云诊室”的诊间大屏幕上,大屏幕旁还有3个小屏幕,戴医生可以从3个角度看到诊室里的陈爱国医生、徐大妈及家属。“什么时候开始有血便?过去有没有便秘的情况……”戴红蕾详细询问了徐大妈的病史,声音通过音频软件清晰地传来。整个远程联合门诊用时半个多小时。在了解相关病史及结肠镜诊断后,戴医生给陈医生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包括初步判断、用药建议以及今后的注意事项。
“戴医生的诊疗给了我不少启发,从诊疗方法到具体意见有很多值得我学习。”陈爱国告诉记者,今后,该院每周都将有半天时间利用互联网手段与邵逸夫医院接通“门诊室”,通过远程联合门诊的形式,为乌镇本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告诉记者,“云门诊”只是邵医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一个具体措施。早在今年4月,该院便提出“互联网+医疗”的概念,“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正式启动。这个开放自由的云联盟,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支撑,在云平台上的医院可以实现门诊预约、双向转诊、移动会诊、跨院协同等功能,实现了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的互动。邵逸夫医院是国内率先全面实现医疗云服务的实体医院,并成为 “互联网+医疗”模式的领跑者。
蔡秀军说:“云平台的正式启动,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了全流程的移动化技术支持,结合对大众分级就医的引导,有利于推进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
通过云平台,基层医院的医生可以随时向省级医院专家发起疑难病例的会诊请求;社区医院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端,连线社区医生完成诊疗或者向上级医院转诊;基层医院的患者通过平台的“云门诊”连线省级医院专家,完成“面对面”的问诊。作为国内肝胆胰微创外科著名专家,蔡秀军每天都通过手机进行“云会诊”。
据了解,云平台上线半年,已接入邵逸夫医院、省中医院两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等8家社区医院、两家民营医院及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等52家地县级医院,其中最远的一家,是远在新疆的石河子医院。已完成基层医院向三甲医院转诊一万多人次,三甲医院向基层医院提供会诊咨询两万多人次。
通过“健康云平台”,优质医疗资源从云端下沉到基层医院,并且,“输血”与“造血”同步,“医疗”与“教学”同步,基层医生还能通过平台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理论学习和手术观摩。
移动端,解决排队问题
看病难最大的难点就在“挂号难”,各种检查、交费、拿药流程也让患者及家属觉得“看病烦”。
早在2014年,邵逸夫医院就启动了“未来医院”建设,直面医改难点,通过就医流程改造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包括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掌上邵医APP的开发、支付宝钱包医院服务窗在内的第一期项目的上线,医院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支付宝就诊预约、就医流程引导、医药费移动支付等功能,给医疗领域带来了一次变革式的创新。
12月3日,江干区的周大伯第一次用支付宝预约挂号,“儿子教会我网上挂号后简直太方便了,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预约到很难挂上的专家号,还提示就诊时间,不用一大早就耗在医院。”记者看到,周大伯还用手机查询取药窗口,“如果有检查项目,结果还能自动推送呢。”
据了解,相较于传统医疗,同样一名需要化验、检验、取药的病人,应用移动医疗,整个看病过程至少减少4次排队,加上支付和取报告都可以通过移动端实现,就医时间从传统的4至5小时缩短为1.7小时,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邵逸夫医院实现了全WIFI覆盖,患者不用再担心流量费。
为了保证每个环节的畅通与准确,医院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测算,如“预约挂号”功能,患者通过移动端挂号后,系统会提示一个就诊时间,而这个就诊时间的获取,正是基于这名专家在过去3年平均就诊时间的大数据统计。
目前,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化改造已覆盖医院各就诊环节。比如患者预约挂号,可通过网络、电话、微信公众号、掌上邵医APP、支付宝钱包等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掌上邵医APP、支付宝钱包查询,已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自助结算可通过I DO自助机,也可以用支付宝钱包支付。
“现有的平台使用率已达42%以上,解决了约15%的患者排队问题。目前,医院正在积极与社保厅联系,希望能够将医保卡整合到线上,彻底实现在线医保结算。”蔡秀军说。
信息化,创新医院管理
省级大医院的医生每天连轴转,门诊、收治病人、术前谈话、术后查房,要让手术医生准时开始第一台手术,对医院来说是个难题。邵逸夫医院利用信息化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在手术服里放置芯片,提高准时划刀率。
今年手术室启用的带RFID芯片的手术衣,在医生进入更衣室刷卡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衣服的同时,机器自动记录到达手术室时间,弥补人工考勤的不足。
在制度与信息化的双重作用下,第一台手术准时划刀率从63.7%上升到改善后的92.5%。
同样,信息化也改善了专家因查房耽误门诊的情况,专家门诊的准时率也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制约下大幅提高。为了准时到达门诊、手术室,很多医生加班加点把术前谈话等工作放到了前一天晚上,医生的确更忙了,但是患者等待的时间却又减少了。
(本报杭州12月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