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

坚守十年,助推民企创新转型

  记者 袁华明

  日前,宁波港和舟山港完成资产重组,浙江港口优势更趋明显;而刚刚召开的云栖大会上,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热词随处可以听到,“云上浙江”正式提出……

  浙江发展日新月异,发展中一些前瞻性课题,有一个研究机构很早就关注到了。十年来,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考虑的这些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的已经在实践中推进,有的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考。

  这个以研究和帮助民营企业为宗旨的本土机构,已经成为我省民营经济有关课题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向民企传达政策、为民企提供帮助的重要平台。

  服务民企发展

  持续充能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表现出无限生机。

  到了2005年,浙江的民营经济如火如荼,浙商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企业家群体之一。数据显示,当时浙江民营经济已占全省GDP的70%以上,税收的50%以上,外贸出口的40%以上,新增就业人口的90%以上。

  此前浙江已经提出“八八战略”,第一条便是要充分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而浙江最大的体制机制优势就体现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探索上。

  2005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下,时任省政协主席李金明创办并亲自担任首任会长的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诞生了,研究会是一个依托政协组织,由各级政协组织经济界委员、相关界别委员、有关经济理论研究人士以及有关商会和民营企业自愿组成的民间研究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研究,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加快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研究会的首要宗旨。

  李金明会长说,大家建言献策,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当时的政协委员当中,已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委员,而且分布在不同的界别和区域中。“当时考虑要建立一个组织,与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加强政协组织与民营企业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和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经过精心细致的筹备,2006年5月,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在杭州宣布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民营经济当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突出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民营企业只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赢得主动。

  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指出:要以“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勇气,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这个根本,努力再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抓住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这个关键,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要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推进民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为主要途径,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合作,努力实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研究会已成为省政协民营经济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们对这个研究会寄予厚望,积极参加。在理事名单上可以看到童云芳、陈继松、余健尔、刘国红、鲁冠球、冯根生、徐冠巨、宗庆后、南存辉、沈爱琴、陈励君、胡成中、邱继宝、陈爱莲、叶仙玉、朱重庆、吴建荣、王建沂等多位著名浙商。记者从研究会秘书处了解到,现在还有不少年轻创业者加入了研究会,一批创客成为研究会的新鲜血液,一批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成了研究会的智库力量。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在十年发展中,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多次深入民企走访调研,探讨发展对策,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研究会长期把握的主题。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新机遇、新业态”——“互联网+”,研究会上联下扶,帮助民营企业从走出传统窠臼,走在时代前列。万事利集团从传统的丝绸产品厂家,到现在成了设计、制造“互联网+”的文化产业集团;华日集团作为传统的生产厂家,几十年如一日,使“华日”品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经联合国环保组织认可的环保高科技产品品牌;海越集团从传统的油品企业响应“浙商回归”号召,在宁波创建基地,发展成国内第一家生产清洁能源的大型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都明显地打上了“浙江制造”的烙印,企业的创新占领了同行业的高地。

  “他们为我们鼓与呼,当我们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又倾力帮助。”海越股份董事长吕小奎在说到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时总会有一阵激动。记者了解到,“海越”研发了一种清洁能源产品,但是要经过重重申报,研究会在专题调研之后发现,这一新型清洁能源产品效益好,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就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建议,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此,吕小奎非常感激,作为会员,他说这样的组织让他感到很温暖。

  “为民企发展尽一份力,为他们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是研究会发展的价值所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聚焦前沿话题

  深入调研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浙江如何发挥电商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如何能打造成为“网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好浙江的“金名片”?这样的话题显然很时髦,也是当前发展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宁波舟山港是浙江发展的一张“金名片”,电子商务是浙江发展的第二张“金名片”,今年研究会调研组就这两张“金名片”如何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进行深入调研,并完成了“融入一带一路,做强一港一网”的调研报告。

  “每年举办一次论坛、开展一次调研,是研究会的重要工作。”十年来,在李金明会长领导下,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从贯彻国务院“非公36条”到增强浙江港口物流竞争力,从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到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从打造商务强省到完善电商配套建设,每一年的重大主题调研内容都与我省重大战略决策紧密相关。每次深入调研并形成课题报告,都要花去好几个月,研究会里的老同志,带领年轻同志不辞辛苦,尽心尽力做好课题调研工作。

  研究会副会长告诉记者,这些调研围绕我省中心工作展开,同时也会做一些前瞻性的调研。早在2008年,研究会就率先提出了“集(装箱)散(大宗商品)并重”的观点,并被吸纳进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既符合浙江实际,又体现了舟山深水良港的优势,在长三角形成了错位发展。又如2009年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当时很多人对生产性服务业知之甚少,但当时研究会很有远见地盯上了这样一个课题。现在,我省经济结构中,三产已经超过二产,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完善合理。

  电子商务、物联网、一带一路……一批主题鲜明、前瞻性强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就这样陆续从研究会中出炉了。

  “每年抓住一个重大主题进行调研,不求数量多,但一定要做深、做精、做实,有助于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研究会秘书处负责人说。

  建立专家智库

  开阔视野

  厉以宁、吴敬琏等一些经济学界大咖都曾来杭州参加过论坛, 这一论坛就是由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主办的。

  论坛上最精彩的是知名专家与南存辉、徐冠巨、沈爱琴、宗庆后、陈励君等我省知名企业家的对话。不仅现场聆听的企业家受益匪浅,参与对话的知名企业家也纷纷表示,这样的对话交流形式对他们进一步思考企业如何发展、行业未来走势很有帮助。

  近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民营企业家希望了解发展方向和趋势。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就联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举行相关论坛,探讨新机遇、新业态、新发展等主题。

  关于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在过去的论坛中也专门列为主题进行探讨。如2011年的论坛,专家们为企业家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专家指出浙江民营制造企业强大,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强,机制灵活,产业区域集聚特色鲜明,产业结构提升空间和潜力大,在实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中,浙江可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要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产业,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整合区域制造技术与产业资源优势,推进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在会后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家们的共识。

  记者统计了研究会成立以来主办的历次论坛,发现每次主题都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可持续发展、新常态新机遇,这些热门话题每次都开阔视野,激起企业家的共鸣,启发他们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

  扩大视野,了解把握科技、生产最新动态,帮助企业家走出去引进来,铺路修桥、创造条件,搭好平台。研究会与“台湾工业总会”、“台湾中小企业总会”、“台湾工商建研会”等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长期交流,定期走访;与“世界经济论坛”建立联系合作,帮助企业家走进“达沃斯”,走上“达沃斯”讲坛,参与“中欧圆桌会议”等世界及地区性论坛;成立了美国洛杉矶、意大利那不勒斯等浙江藉企业家分会;完善了全省各地(市)分会,发展了各大专院校团体会员,帮助企业家从单一生产到产学研一体化。

  研究会还深入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民营经济鼓与呼已成为研究会的新常态。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坚守十年,助推民企创新转型 2015-11-11 4066780 2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