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望乡

龙泉人顾松铨创新书画青瓷烧制工艺

绘青瓷,
山水跃然指尖

  一阵秋雨一阵凉,龙泉人顾松铨的书画青瓷情结与秋天有关。

  明末清初,山河易主、社会动荡,文人雅士开始在瓷器上“做文章”,将绘画和书法与青花瓷器的烧造工艺结合起来,意在渲染“国破家亡,落叶知秋”的情绪,后人称之为“秋叶题诗”。

  “秋叶题诗”者,就是在盘子或碗的中间部位画出一片梧桐树叶,于叶子的旁边题写短诗两句,多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这种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的青花瓷有很多流传至今。

  “我们龙泉青瓷历史悠久,但历史上书画却难入龙泉青瓷,青瓷总是以素面示人,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就像这“一叶知秋”的碟子,流传下来,能将书、画、瓷,三元素结合在一起保留至今的,大都是青花瓷。”顾松铨无不感慨地说。

千年素颜为哪般

  73岁的顾松铨,从小酷爱书画,1963年来到“浙南林海”之称的龙泉市从事林业工作,同时醉心于学习中国画山水。他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美展中屡次获奖。在龙泉工作生活五十多年,这里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2010年,顾松铨开始研究如何将青瓷艺术与国画艺术相融合。

  作为一个在龙泉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顾松铨的艺术灵感总归是绕不开青瓷的。“如果说龙泉是我的故乡,那么青瓷就是我故乡的魂魄,我想让它变得更美。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为何青瓷艺术同书法绘画艺术没能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在我早年钻研国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了。”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的“瓷器之国”,以书画作为瓷器装饰手段已被各大窑系广泛运用。然而,有着“瓷海明珠”之称的龙泉从南朝经南宋至民国,尚未发现有彩绘作品。

  千年来龙泉青瓷总是“素面朝天”以示世人,其中原因既有对于青瓷艺术传统审美上的主观因素, 也有青瓷工艺本身导致的彩绘难的客观因素。

  究其主观原因,“重质轻文,重色轻饰”是青瓷的传统审美标准。青瓷追求瓷器的质地和成色,而不注重瓷器外的纹路和装饰。赏青瓷如同品美玉,“如冰似玉”的釉色就是最佳的装饰元素。有相当一批青瓷艺术家,对书画青瓷的创新持怀疑态度。认为在青瓷中书画,是“画蛇添足”之举,是对传统审美观点的破坏。

  从客观因素上讲,在青瓷中书画,主要的限制在于青瓷工艺的特殊性造成的,从制瓷器的流程上说,通常是在上釉之前将书画绘制在陶瓷的坯子上,后而上釉烧制而成。但青瓷的青色厚釉不同于白瓷的无色薄釉,青瓷的掩盖性强,不宜在釉下彩绘、彩书。

琢瓷未必尽师古

  “我所做的事情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在青瓷上挥毫泼墨,有的青瓷大师持怀疑态度。一门新艺术的产生、发展、到完美,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

  顾松铨呷了一口茶,指了指墙上自己的一副水墨山水画,又指了指一个青翠如美玉的青瓷瓶说,“这两种艺术是中华民族两大文化瑰宝。把它们融汇在一起,产生一样新的艺术,既增加了龙泉青瓷的种类,亦提升了文化品味,多好。”

  顾松铨起身走到一博古架旁,取下一支绘有山水的青瓷瓶同我们一起观赏,边看边说,“我所说的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青瓷作为一个载体,而是要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发扬与创新,你们看这只瓶子,如果上面绘的不是泼墨山水而是西洋画,美感是不是顿时就没有了?”

  彩绘青瓷的艺术创新与传统青瓷的审美判断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给顾松铨带来困惑。相反,他认为,新老事物总是各存优劣,就是要把两者优势有机地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质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八仙桌旁,顾松铨坐在竹椅上,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古稀老者的疲态。“你要是知道还有那么美的东西在等着你去向世人展示,那你一定不会想睡觉。不过不服老不行喽,以前能弄到半夜里,现在吃过晚饭就得休息喽。”说这话时,顾松铨带着的表情,就像是天色将晚须得回家但却未能尽兴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听着好像是老者的遗憾,看上去却是孩子般的调皮。

创新重在能通今

  顾松铨的工作室就像一幢玉质的房子,所有的角落都陈列着绝美的绘有国画的青瓷作品。唯独厅中央的大工作台上,有很多残次的青瓷器物,有的残缺不全,有的上面的画作已面目全非。顾松铨说,“其实别人认不认可你做的事情是一回事,但就算认可了,你得能把东西做出来,那才行。”

  要想克服青瓷本身特殊性质所带来的彩绘难问题,就必须在工艺上进行创新。为此,顾松铨费尽了心思。

  青瓷彩绘不比白瓷彩绘稳定,烧成后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可知性,不可控性。一件青瓷彩绘烧成后所呈现出的图样和绘在瓷坯上时是不同的,会发生变化。烧出的作品不但要求图饰出彩,而且要保持青瓷的审美主题完整,不喧宾夺主。更兼不同的瓷窑烧制出的青瓷风格又是各有不同。

  如此苛刻的要求,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条件下,想要把握最终烧出符合创作者想法的作品,就要靠一遍一遍的尝试,最终找到规律。于是,顾松铨跑遍了二十余家青瓷厂家,拜会了几十位艺人和青瓷大师。在拉坯机前,釉料桶旁,窑炉边上,古稀之年的顾松铨完成了四五十次的试烧,留下了百余件废盘裂瓶。而这每一次烧制都需经历二十到三十天的周期,没有捷径可行。

  五年磨一剑,顾松铨创作了《中华魂》和《瓯江山水文化》两大系列的书画青瓷作品。但比起自己的作品,他更关心的是书画青瓷工艺创新本身,他说:“书画青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我们亟需一套成熟规范的书画青瓷烧制工艺,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在创作期间,顾松铨做了大量的记录和分析,为今后形成一套成熟规范的书画青瓷烧制工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21 绘青瓷,
山水跃然指尖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11;浙江日报2015-09-2900012;浙江日报2015-09-2900013;浙江日报2015-09-2900014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