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学生团队零成本改造海岛民宿——
孤岛石屋,绚丽重生
本报记者 江帆
9月18日,悬山岛马跳头村222号,这间爬满了常春藤的石头房迎来了改造后的第一批住客。
来客是4个结伴而行的姑娘,她们通过朋友圈看到了悬山岛上这间装饰一新的海岛民宿,决定前来度过一个“鲁滨逊式”的海岛周末。
石头房之前是村里的卫生院,已经废弃了十多年。院子里杂草横生,盖过台阶,墙上的常春藤绿了一年又一年,紫红色夜来香在角落静静绽放。直到今夏,它才迎来了新生机。
让这间荒废多年的石头房重唤生机的,是10名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生。在带队老师陈默的指导下,他们利用暑假末的一个星期时间,用“零成本”和“原生态”的理念,就地取材,将荒废已久的石头房改造成了整装待客的民宿。
走出海岛的人,想回家
悬山岛是舟山孤悬东海的一个小岛,原住岛民依海而生,鲜少跟外界发生交流。岛上多悬崖峭壁,四周边缘均是浪蚀崖,奇峰异石,故名悬山。
李汉科是悬山岛上少数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人。22年前,他和岛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离开了故乡到舟山本岛定居,自此很少再回去。
后来,48岁的李汉科开始想家了。他开始怀念原始渔村的自然古朴,怀念海浪拍打石头房、枕着涛声入梦、伴着鸟鸣看东海日出的日子。
这两年,南洞艺谷和东极岛旅游业的崛起给李汉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开始构想,悬山岛能不能成为另一个东极岛?走出悬山岛的渔民们,能不能因为家乡发展旅游业,需要劳动力,而回到故乡?
陈默来到舟山已经6年,是浙江海洋大学的一名教师,同时担任着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学生社团“创意车间”的辅导老师。
从小生活在海边的她,对大海和渔民有着别样的情结。这一年来,她曾经多次登上六横、嵊泗等地,足迹踏过了舟山大大小小许多岛屿。对于这些逐渐落寞下去的海岛,陈默是揪心的,她一直在想:如何能让这些没落下去的海岛重获生机,让海岛和渔民文化能够保存下去?
想回家的李汉科,遇到了想给渔民铺一条回家路的陈默。
经过多次考察后,陈默发现悬山岛相对适合海岛旅游开发,能够成为海岛民宿改造的一个样本。“原始的海岛渔村,又通了自来水和电,能够满足游客基本的生活需要。”说起大海和渔村,陈默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在悬山岛马跳头这个原始渔村里,岛上民居大多用“桃花石”垒砌而成。“桃花石”是当地居民对一种石头的俗称,这种石头有浅红色泽,石头上布满桃花状的天然纹路斑点。黑色的瓦片、低矮的围墙、空旷的院落里搭着竹架,晾晒着的渔网随海风飘动,悬山岛上渔家最常见的场景在陈默眼里美得如同一幅活着的写生画。
“海岛是他们回不去的故乡。”陈默回到学校后,把李汉科和悬山岛的故事告诉了“创意车间”的同学们,这群孩子们对陈默帮助海岛渔民改造民宿的提议热烈响应。于是,开学前一个星期,陈默带着“创意车间”的10名学生志愿者,登上了前往悬山岛的轮渡。
被遗忘的海岛,盼重生
“海洋文化要流传,首先要让海岛和渔民生活下去。”陈默改造海岛民宿的初衷是想因地制宜,让海岛风光给当地渔民带来收入,从而留住海岛上的人们,甚至能让走出海岛的人回家。
放暑假之前,陈默就3次登上悬山岛,在李汉科的带领下,在马跳头村里走了好几圈,最终选中了马跳头222号作为最终的改造对象。
推门而入,墙上贴着泛黄的宣传画,红色标语格外醒目:生活要小康,人口要下降。这条标语与如今的悬山岛显得格格不入,岛上现在只剩下留守老人,大多年过古稀,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坐在屋檐下晒太阳,一坐就是一整天,和煦的阳光洒在他们银白色的鬓角上,平静却落寞。
这样的画面触痛了陈默:“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舟山的农家以把女儿嫁给渔家小伙而骄傲。”如今,渔船扬帆,往来拉网的画面在悬山岛的海岸边,已经不复存在。
“所有美的东西不应该消失掉,要被保存起来,被更多的人看到。”陈默说,她想做的并不是自己去改造民宿,而是教会当地渔民如何用保护的方式和审美的眼光去改造自己的家园。
李汉科计划把悬山岛上这第一间被改造的民宿变成KTV风格,在他的概念里,这是最美最时髦的。这给陈默很大的震撼,这位学美学的大学老师开始警觉,改造的过程并不可逆,这样的原生态的渔家美景,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被破坏。
“我们来到这里,是发现美,而不是创造。”出发前一周,陈默对这1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还请了家装公司的总工程师来做指导。她向这些学生强调,一定要就势改造,“钢筋水泥的房屋随时可以平地建起,但原汁原味的渔家风貌建筑,就剩下仅存的这些了。”
登上海岛的学生,收获多
“这是我接受过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毛杰颖从悬山岛回来后,在实践日志里写下的第一句话。
8月26日,2块5的船票,把这群大学生从位于长峙岛的浙江海洋大学带到了悬山岛。在为期一周的民宿改造过程中,早上6点就起床赶工,一直到晚上6点。这群平日里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的90后们,在这个离岸孤岛上,忙得连吃饭都掐着点。“晚上回到房间,手机的电量还几乎是满格的。”岛上渔民的生活节奏很慢,但这群学生们却觉得这一周的时间过得飞快。
毛杰颖来自温州平阳,来到舟山念大学之前,他对大海和渔民的了解,只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直到登上海岛,亲眼看到一望无际的海岸线,才领略到祖国的幅员辽阔,”他说。
毛杰颖是这次活动的队长,他和其他9个同学在岛上跟渔民同吃同住一整周,白天动手改造民宿,晚上吹着海风和渔民们聊天。这个今年就读大学四年级的应届毕业生,现在最想做的工作就是室内设计。
初提“零成本”这个概念,陈默坦言,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似乎在大家的心中,民宿改造就等于重新装修房子,而装修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陈默的“零成本”区别于现代化装修,是生态改造,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
然而在这里,一砖、一瓦、一木板,都来自海岛上的寻觅。男生们负责翻整土地、折下竹子搭建园里的篱笆墙;女生们从海边捡来鹅卵石、漂浮木;从路边捡来废弃的轮胎、玻璃瓶和瓦罐。砌桌子的砖,是随处可见的破败砖墙;构成桌面的木板,是一块不知何处飘来的古老船板,学生们除去它身上不规则的水泥,打磨平棱角,物尽其用。房子入口处挂着的黑板,来自旧村委会;用颜料在墙上画两只老虎,栩栩如生,从天花板一直张牙舞爪到地上。海岛像个巨大的百宝箱,改造房屋用的所有东西都来自其间。
竣工那天,陈默和10个学生都换上了海蓝色的队服,在画着海蓝色浪花的门帘前定格了这一瞬间。马跳头222号这修整一新的民宿,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对于李汉科和岛上的渔民们来说,它给了沉寂多年的悬山岛一个新生的希望,而对于海洋大学这群学生来说,走近海岛的这一步,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