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城市乡愁何处寻

  蒋卫阳

  要不了多久,在杭州繁华市中心武林广场,人们又将可以看见曾经的“八少女”雕塑和音乐喷泉,据有关方面透露,这组雕塑和音乐喷泉将在明年回归。

  武林广场上的“八少女”雕塑和音乐喷泉,落成于1984年,是杭州历史上首座现代化喷水池,并成为标志性的城市建筑设施,当时在全国也很有影响。记忆中,这座喷水池呈梅花状,“花蕊”为3个跳红绸舞的少女雕塑;“花瓣”则是另5个少女雕塑,分别演奏着琵琶、笙、古筝、箜篌和笛子。这8个“少女”分两组布位,寓意为纪念杭州解放日5月3日;还象征喷泉落成的那一年,正逢新中国成立35周年。

  历史,从某种角度说,也包含了温馨的记忆。如普希金诗云:“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八少女”雕塑和音乐喷泉,当年成为杭州市民和外来旅游者喜爱的摄影留念之地,一些年轻人还把这里当作谈恋爱的约会地。

  正因为寄托了众多人的回忆,所以在3年前,为配合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开发,“八少女”搬家时,不少市民非常关心,这些“少女”何时才能“回家”?而据当时公布的相关设计招标方案等文件,“八少女”届时能不能回来尚未有定论。现在,有关方面终于宣布“八少女”回归的时间,这让不少杭州市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杭州市有关方面对历史记忆还是非常重视的,对群众的这种“怀旧”心理还是拿捏得准的。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这是不是一种乡愁?一些文化学者和诗人对此是否定的。在他们看来,乡愁只会发生在寂静的乡村和辽阔的原野。但从近几年城市发展的实践看,城市同样有抹不去乡愁,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乡愁,英语中写作nostalgia,从词源上说来自城邦文化发达的古希腊。它是一种对故乡故土的怀恋、珍惜之情,这当中其实也包括城市故土。而现代人的乡愁,既包括过往的回忆,也溶进了未来的向往。

  如何诗意地栖居,这是城市和乡村同样面临的新课题。在经历了大拆大建的发展阶段,人们开始从城市的历史记忆中寻找发展的灵感。以杭州为例,不少历史遗迹不仅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在这几年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这条改建一新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持传统商住功能为主,延续了杭州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和运河航运文化。如今,这里成为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的重要景点。还有杭州城南凤凰山、玉皇山一带山脚下,有不少老厂房、老仓库,现在也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荟萃之地……

  有识之士指出,事实上,杭州近年来就是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西湖、西溪、运河及周边老城区,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沿钱塘江的新城区,这不仅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使西湖有了舒展的空间,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杭州城市沿江跨江发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乡愁,无形无影,看起来似乎与经济关系不大,在一些人眼中,立竿见影式地赚快钱、盖高楼才是发展之道。殊不知,发展的目的,其中就包括更好地记住乡愁。这表面看是个悖论,但当中又何尝不浸润着生活的辩证法呢?

  笔者从小在浙大的家属区——求是村长大,算得上是求是村“土著村民”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难以释怀。与笔者有同样感情的还有一大批当年甚至现在的居民,其中不少人到国外创业,有的还颇有成就。最近,有网友在微信中发了有关求是村的回忆文章,引起海内外曾经的“村民”关注。于是我想,现在我们十分重视浙商回归项目,这种求是村集体记忆不就是一种很好的亲情牌吗?

  同样道理,我省提出要着力发展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这当中,也不仅仅是提高产能、扩大销售这么简单的事,个中文化因缘、历史情感、技艺传承等,是需要更加重视的因子。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古老丝绸之府的振兴,更有了绵延几千年中华文化传统的时代要求。

  前几天,坐公交车经过杭州六公园,听到报站声将这里称为“钱塘门外”,因为平时这路公交车坐得不多,不知这个站名是什么时候改的。有乘客抱怨说,还是原来“六公园”的站名大家更熟悉。究竟哪个站名更好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有关方面这种历史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史料显示,杭州作为七大古都之一,“隋朝筑城时便有钱塘门之称,1400多年未改名,未易地。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看经楼径通灵隐、天竺。往灵竺进香者,多由此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谣……”

  一个站名,竟可以牵出这么一大段历史,这难道不是杭州人的骄傲?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我们要怎样做才对得起这么悠久的历史呢?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城市乡愁何处寻 2015-08-03 3968211 2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