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农妇挥写新风尚
乐清创办70所母亲学堂
本报乐清5月8日电
记者 徐齐 市委报道组 陈晖
当“中国大妈”和“广场舞”成为公众话题时,如今,乐清市的农家妇女却更愿意在晚上走进村庄办公楼,学习文化技能。
5月7日,乐清举行寻找母亲学堂最美人物暨母亲学堂8周年表彰活动。据该市妇联主席杨素丹介绍,这些基层的母亲学堂至今已开办70所,覆盖当地所有17个镇街,使10万农村妇女受益,占该市妇女总人口数的六分之一。这些上过母亲学堂的妇女,大部分年龄在45岁到55岁之间,近一半人只具有初中甚至以下学历。尤其在老山区,文盲、半文盲妇女比例更为突出。
当地开设的第一所母亲学堂,位于原四都乡(现淡溪镇)陈坦村,由乐清市宣传、妇联、农办等部门组织农村妇女进行普通话和识字培训。该学堂老师张岩川介绍,30多名学员个个学习热情高涨,经过几年的学习,她们基本上能识得3000余字。起初,该学堂还曾实施“认一个字,奖励一元钱”的奖励制度,而现在,妇女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不再需要用物质去激励了。
表彰活动上,一段精心制作的VCR展示了乐清母亲学堂8年来的培训成果。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地妇女侯定微,通过母亲学堂,掌握了标准普通话和认字,她用这些发音技巧辅导自己先天聋哑的儿子,帮助他与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又如,陈坦村妇女周阿燕在学堂学习了8年,不仅学会了认字写字,还能帮丈夫的工厂做账、记录进出材料等,成为协助家庭创业的好手。
近年来,乐清母亲学堂的课程安排,逐渐从扫盲发展到素质提升,包括手机电脑使用、英语、书法、美术、摄影、公民美德、礼仪、法律知识、文体运动、就业技能等,从而极大地提升带动了文明家风的形成,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柳市辣妈义工社的志愿者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与柳市西城社区母亲学堂开展“一帮一”帮教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当起了启蒙老师,一对一地教奶奶们写字、认字、读字。
同时,母亲学堂的学员也在影响带动身边的妇女共同参与春蕾女童、特殊困境儿童帮扶结对、慈善义演等爱心活动。一些表现突出的母亲学堂文艺团体还屡获国际大奖:石马南村母亲学堂印山艺术团曾组队参加第八届香港国际中老年舞蹈比赛,获得“金紫荆花”最高奖;虹桥镇母亲学堂曾荣获第五届新加坡国际“金胡姬花奖”音乐舞蹈艺术大赛最高奖。在主妇们的带动下,更多农村家庭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学习之风日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庄和乐的新农村建设风貌在乐清日益显现。
据悉,母亲学堂办学所需的资金,约一半来自该市财政,统一按每人每年200元的标准补助给学堂,另一半由企业、个人等社会资助。场地设在村居社区办公楼、学校。扫盲类课程的师资,主要来自当地退休教师、公职人员、大学生等群体的公益付出。素质提升类培训的师资,则由社会培训机构人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