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警惕
逐名腐败

  近日,有媒体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地采访发现,近些年一些官员热衷于将自己“运作”成某方面的专家,如画家、书法家、作家、摄影家、发明家、教育家、音乐家等。这背后,暗藏利用职权沽名钓誉、拉帮结派或敛财洗钱的不良动机。

  爱好人人有。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业余爱好陶冶情操,或是追求一定的艺术境界,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分不清爱好和权力的界线,就会让原本纯洁的兴趣爱好,变成带有权力色彩的怪胎。于是,有些领导干部挖空心思,利用手中权力玩书画艺术、发学术文章和专著、当兼职教授、拿发明专利、做网络名人等。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投其所好”,攻破其廉政防线,成为权钱交易的温床。于是,“逐名腐败”一词应运而生:利用职权沽名钓誉,让公权公款为私欲买单,追求个人名声和权势,并拉帮结派或牟利敛财。

  值得警惕的是,因此堕落的领导干部不乏先例。去年,因受贿4000多万元而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冯伟林,2011年在香港出版的文集《书生报国》定价达280港元;已经落马的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武长顺,竟拥有交通信号灯等35项专利……相比一般的权钱腐败,用公权谋名声的腐败更为隐秘,也更具迷惑性,其性质同样恶劣: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群众的权益和感情。

  杜绝逐名腐败,必须织密制度的笼子,狠刹权学交易的歪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厘清爱好和权力的边界。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守住清廉奉公的底线,纵然艺术修养再高,最终也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警惕
逐名腐败
2015-01-29 3771966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