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太湖石博览园开园
一块山石的奇妙之旅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文芳
县委报道组 丁珊 通讯员 高媛
在中国古典园林深处,你经常可以看到长兴太湖石的身影。
在上海豫园东部,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珑”采自太湖沿岸的长兴县,其高1丈有余,周身多孔,剔透玲珑,尽显太湖石的“瘦皱漏透”之美;在苏州拙政园东园,“兰雪堂”之北,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缀云峰,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藤蔓纷披之中不乏古意,此石同样采自长兴。
其实,长兴太湖石的旅程,同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一块石头,一条增收路
顺着S301省道驶入白岘乡境内,路边的绿化带开始变得趣味盎然。形态各异的太湖石,或傲然而踞,或婆娑突兀,以石配景,用石造景,在省道两侧形成绵延6.2公里、3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长廊。
细细看来,这令人心旷神怡的造景又不单单是景观。每一块太湖石都坐落于石墩之上,一旁的小石也经细细雕琢,印上太湖石的编号、联系人以及联络方式。
原来,绿化带中摆放的精品太湖石是白岘乡太湖石经营户摆放的商品。“这样既改变了以往太湖石乱放的局面,也让这条省道多了几分生机。”白岘乡党委委员卢志刚说。
三洲山村的钱海明从事太湖石产业已有十几年了。“以前卖石头,现在卖风景。很多客商在路边看到喜欢的太湖石,就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钱海明开心地说。
大概半个月前,一位云南客商被路边的景观石吸引,一下子买了近9万元的石头,这也是钱海明截至目前单笔成交的最高金额。
长兴太湖石,始自弁山。古诗云:“苍苍高弁与天通,此间留得小玲珑,”拨开山泥露奇石,说得便是这天然绝妙的太湖石。长兴白岘、槐坎一带的山体,山石奇峻,峰峦洞穴皆有奇石遍布,约有7000万吨太湖石开采量。
依托丰富的太湖石资源,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走上了富裕之路。S301省道6.2公里内,更是形成了一个园林绿化景观石交易集散市场,一条较为成熟的园林绿化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太湖石,给白岘乡带来财富。截至2014年年末,白岘乡太湖石经营户达到200多户,太湖石从业人员近2000人,以太湖石为主的园林绿化工程开票数额达到3.5亿元。
一次机遇,改变引风潮
“瘦奇漏透集一身,海陆沧海亿年痕,若问珍稀何处有,太湖两岸白岘村。”道出了白岘乡太湖石怪异嶙峋之美,更是让这石头有了超然物外的文化内涵。
除却历史上对古典园林的贡献以及文人墨客竞相追捧的文化渊源外,在现代很长一段时间,太湖石并不值钱。
上世纪70年代,面对漫山遍野的灰色石头,白岘人甚至有过埋怨。自从一个姓杨的村民将挖来的山石卖到上海,这个曾经宁静的山乡,引发了太湖石经营的风潮。村民们单纯卖石头,一吨不过20元至60元不等,与其他石料无异。
随着太湖石从公园造景走向民居庭园,其需求陡然爆增,价格也水涨船高,吸引了大批白岘人去山里挖石掘金。访贤村村民刘长生,和大多人一样,怀揣着石头梦,成了众多太湖石从业者之一。
然而,昔日自然美丽的白石山,开始吊塔如林,灰尘四扬,太湖石料随处堆放。环境与生态的破坏倒逼白岘太湖石产业转型升级。
2011年,长兴县政府将白岘境内以洞山为核心的所有太湖石资源列入保护范围之内,禁止开采,无疑加速了白岘乡太湖石产业的转型路。
禁止开采太湖石后,像刘长生这样的经营户只能从周边地区进货。久而久之,白岘乡太湖石从业者的经营方向开始从单纯的挖掘太湖石转变为交易太湖石。来自安徽、云南、广西等地的太湖石被送往白岘,全国各地的客户们统一在这里选购石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太湖石集散地,形成了集聚、运输、销售、安装等完善的产业链。”卢志刚说。
一个产业,展望新未来
2014年12月28日,位于长兴县白岘乡的中国太湖石博览园正式开园。这片占地110亩的博览园,汇集了白岘乡两百多户经营业主、近千名太湖石从业者,开园当天已有26家经营户入驻。博览园内,白墙黑瓦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绿化点缀得相得益彰,园内引水成溪,将湖石与流水演绎得灵气十足。
在经营展示区内,以太湖石为主题,各个经营户精心装饰布置,风格各异,有江南园林式、家庭庭院式、日本庭院式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太湖石陈列其中。
钱海明如今是浙江岘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现在卖的可不单纯是石头,而是文化,依托石博园这个平台来接工程,帮客户造园林,带动名贵苗木、电子照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除了13个以太湖石为主的园林景观经营区块外,草坪的西侧一组仿古建筑便是太湖石博览园会展中心,提供了湖石鉴赏及文化沙龙的场地。
如今,一块神奇的太湖石经过现代人的雕琢,被赋予文化、旅游、经济的三重内涵。目前,白岘乡已形成“一园一带一区”的产业模式,以中国太湖石博览园为龙头,带动S301省道6.2公里产业带,同时挖掘太湖石原产地保护区洞山风景区的旅游价值。
进入长兴县内,宽敞的中央大道两侧,绿化带百米一景,一块块太湖石傲然成景,诉说着他们的神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