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老家

宋世和:镜头后那一颗爱鸟之心

  本报见习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孙志华

  早上6时,天蒙蒙亮,松阳“鸟人”宋世和已出现在约定地点。坐上他的车,我们穿过松阳郊野,前往松阴溪。今天,我们希望在老宋的帮助下,一睹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

  “那两只就是吗?”刚到松阴溪北岸,潺潺流水中传来一阵鸟鸣。“不是。秋沙鸭的家要再往上游2公里。”宋世和往窗外瞥了一眼,“这两只是斑嘴鸭。”老宋一瞥就能辨出是什么鸟的本领让记者大为赞叹。他只回了句:“我已经看了快7年了。”

  2008年11月14日早上,在松阴溪边上拍照的宋世和“逮”到了5只野鸭。他按着习惯,拿着照片到网上查询,发现竟然是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们的出生地在长白山地区,在西伯利亚、小兴安岭等地也有身影。深秋时会迁徙到长江流域等地过冬,但在浙江南部极少看到。”说起这些小东西,原本沉默的老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每年4月中旬回到北方后,它们会找河边离地2至5米的天然树洞做窝。所以也被称为“会上树的鸭子”。由于它们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所以在一起的数量不会太多,这7年来在松阴溪过冬的基本保持在7到9只。

  说话间,老宋突然停了下来,指着窗外说:“快看!就是它们!”远远的水面上,7只水鸭正排成一排在水面疾飞,红嘴白肚黑翅,脑后一撮羽毛,不一会儿就飞出了我们的视线。

  “中华秋沙鸭胆子很小,一有动静就会飞走。”老宋摇下车窗,指了指溪对岸的几棵小树说,“我原来是躲在那边才给它们拍上照的。”当时,为了解中华秋沙鸭的习性,他在溪边搭了个小帐篷,蹲守了一个多月。这位身穿迷彩服、头戴宽沿帽的“鸟人”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却为了拍下这些小鸟而到处奔波。在丽水拍鸟圈内,宋世和有一段传奇被津津乐道,为了拍到国家15类濒危物种之一的黄腹角雉而骑着摩托、带着帐篷、只身一人六进六出箬寮原始林。

  我们好奇老宋这样“拼命”的原因。他讲起了一段往事:2008年初,他在丽水摄影论坛上看见当地摄影师拍到的一幅照片: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被绑在一辆摩托车后座上在大街上出售。出于义愤,宋世和以“松阳老宋”的网名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论坛“观鸟天地”上发了一个帖子:《沿街叫卖的白颈长尾雉》。帖子引起了强烈反响,捕杀白颈长尾雉的村民吴某最终被司法机关绳之以法。

  “这件事让我很受触动。我老家杨家堂村习惯把家规写在墙壁上,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捕杀鸟类。”在发现中华秋沙鸭后,老宋在网上发帖求助。当年年底,松阳县政府在秋沙鸭出现流域设立了“中华秋沙鸭栖息保护地”。在之后几个月里,老宋几乎天天要去溪边走走。附近的一些村民,都认识了老宋,也认识中华秋沙鸭。有几位村民甚至主动向老宋要了电话号码,要老宋放心,一旦有什么情况,会马上和老宋联系。

  从2007年拍到一只白额雁开始,宋世和如今已拍到了330多种丽水本地野鸟的照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2011年1月,宋世和获得了“斯巴鲁生态保护奖”,成为丽水市首位获奖者。

  早上7时30分,太阳已由红变白,松阴溪边新建的步道上已出现晨跑者的身影。老宋拎着十几斤重的相机在溪边拍了几张斑嘴鸭的照片。早晚各两三个小时,每次巡上数公里,对他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8 宋世和:镜头后那一颗爱鸟之心 2014-12-30 3719972 2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